5月22日,在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之际,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响应2024主题“Be part of the Plan”的号召,联合中国绿化基金会发起“让AI有爱——ICT技术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项目。该项目首期选在位于中国热带区域最西部的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这里不仅与缅甸接壤,还靠近印度的东阿萨姆,是中国唯一具有伊洛瓦底江水系热带生物区系的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注:阿萨姆娑罗双—亚洲热带雨林的标志性物种

在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内,生长着阿萨姆娑罗双、东京龙脑香等189种国家级珍稀濒危和重点保护植物,栖息着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犀鸟和穿山甲等215种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是一个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天然博物馆。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罕见的,早在1992年就被原国家林业部、世界自然基金会列为我国最具保护价值的40处A级保护区之一。

然而,受限于地理位置偏远和山区地形多变,保护区的监测与管控一直存在难度。非法盗猎、过度放牧、森林破坏以及外来物种入侵等问题不断威胁着保护区内生物的安全。此外,保护区内部的科研及资源管理能力也亟待提升,传统的保护和管理手段已难以满足现代保护工作的需求,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急需更高效的技术手段进行监测和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注: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张永生局长(左二)接受捐赠

为了更好地将数字技术运用到物种保护领域,新华三集团联合中国绿化基金会发起的“让AI有爱——ICT技术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项目向保护区捐赠市场价值近30万元的智能设备,并致力于共同提升保护区的监测、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支持保护区内工作人员进行更精细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注:保护区工作人员使用数字设备监测保护区稀有物种双角犀鸟

该项目的启动,紧扣2022年12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发布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该框架提出了到2030年保护至少30%的全球陆地和海洋等系列目标。新华三集团的这一行动,正是为了响应国际社会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共识。

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局长张永生表示:“让AI有爱——ICT技术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项目对我们保护区提供了宝贵支持。这些智能设备的引入,将增强我们对热带雨林植被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如白眉长臂猿、犀鸟的监测与研究能力。我们相信,通过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可以更高效地开展保护工作,同时为科研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新华三集团的行动也与2024年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相呼应,该计划明确了我国新时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任务,强调了科技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关键作用。

面向未来,新华三集团将持续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并逐步将更多智能产品和数字化解决方案投入到这一领域。同时,新华三集团希望通过这一项目,能够吸引更多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入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事业中来,共同为地球生态文明的建设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