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院里来了一个3年的“冠心病”患者。这位56岁的大叔常常右上腹疼痛,还会伴有心前区疼痛、胸部憋闷感等,在乡镇医院以“冠心病”治疗3年,仍未见有好转。

更让患者难以接受的是,有时实在是疼痛难忍,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多为半小时至数小时!更可怕的是服用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物,胸痛还不易缓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家人的劝说下,大叔终于决定上大医院看看。经过转院,患者来到我院,经过详细的问询和检查,被诊断为胆心综合征。我院以胆心综合征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一个月后顺利出院。一个月回访,以前的疼痛经历没有再发生!大叔和家人都感激涕零!

找出病因,才会有健康!

胆心综合征是指由于胆道疾病,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脏活动失调以及心电图异常,而心肌本身并无器质性病变的临床综合征。

为什么胆囊炎会诱发心绞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因为胆囊和心脏的神经纤维,都会受到脊髓胸段脊神经的支配,而两者的神经支配又存在交叉现象。所以当胆道系统有炎症时,使胆总管的压力增高,会神经反射作用于心脏,引起心脏的冠脉血管收缩,最终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出现胸闷、心绞痛等一系列症状

心绞痛就是冠心病吗?

这其实是一个经常遇到的问题了,答案很明显,不是!

众所周知,心绞痛一旦发作,就会是身体危险的一个警报,必须立即重视。这是因为心绞痛的发作往往都很迅速,并且常常都是凶险的。心绞痛是由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引起,主要表现为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其直接发病原因是心肌供血绝对或相对不足。所以,导致心肌血(氧)供减少和心肌耗氧增加的因素均可以诱发心绞痛。

尽管冠心病是导致心肌供血不足最常见的疾病,但心绞痛绝不等于是冠心病。在临床诊治过程中,约有10%的其他疾病被误诊为冠心病。除了胆心综合征外,还比较常见的疾病有主动脉瓣狭窄和肥厚型心肌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动脉瓣狭窄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是血液循环的动力环节!心脏瓣膜,随着心跳不停开启闭合。但受到感染、风湿、粘液性病变等,导致瓣膜形态和功能异常,就容易出现狭窄、钙化、撕裂、脱垂等病变。

主动脉瓣狭窄是一种渐进性疾病,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疾病终末期将会出现心力衰竭和心血管异常等,而出现症状2年后,其死亡率高于 50%。目前尚无药物能预防治疗或阻止主动脉瓣狭窄的进展,改善患者预后主要依赖主动脉瓣置换的合适时间和瓣膜类型。

心绞痛是主动脉瓣狭窄的常见症状,但是其发生机制还不为人所知。心绞痛症状可能由心肌肥厚、左心室收缩期室壁张力过高引起,与心肌需氧量增加以及继发于冠状动脉过度受压所致的供氧减少有关。

肥厚型心肌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以心肌肥厚为特征的心肌疾病,主要表现为左心室壁增厚。在我们中国,此病的发病率约为80/10万。虽然比例较小,但我国人口庞大,依然不容小觑。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肥厚型心肌病是青少年和运动员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绝大部分肥厚型心肌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约60%的成年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可检测到明确的致病基因突变。大致病理可见心脏肥大、心壁不规则增厚、心腔狭小等,一般左心室壁肥厚程度重于右心室。组织病理可见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及形态异常等。

肥厚型心肌病心绞痛表现也常被误诊为冠心病,约30%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也会出现胸痛的不适症状,多呈劳力性胸痛,常在休息时或餐后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