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方希望中国谴责巴勒斯坦 中方回应#巴勒斯坦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之前我们聊过,这里至少有5大势力在角逐一哥的位置。其中比较突出就是法塔赫和哈马斯。

这两个组织的区别非常明显,法塔赫是温和派,主张和平发展,与以色列共存。而哈马斯则是强势派,他们主张灭了以色列,阿拉伯人应该重掌巴勒斯坦。

5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的地盘一再扩大,巴勒斯坦也主要分成了2大片区,一个是约旦河以西,一个是加沙地带。

法塔赫驻扎在约旦河以西,哈马斯则在加沙地带。地区不同,似乎也决定了两者的选择大相径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犹太人其实也是巴勒斯坦原住民之一?

太久的历史咱们聊过,犹太人在公元前1050年在巴勒斯坦建立过以色列联合王国。而且他们认为这里是上帝给他们应许之地迦南,所以才在这里复国。

今天咱们聊聊近代犹太人在巴勒斯坦是如何发展壮大的。

19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旗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约有100万左右的原住民。其中只有2.5万人是犹太人,绝大多数都是阿拉伯人。

虽然犹太人是少数,但犹太人也是这里的原住民之一,这是毋庸置疑的。毕竟耶路撒冷也是他们的圣地,肯定有留守信徒。除非你觉得少数民族可以忽略不计。

  • 1882年,由于沙俄的打压,大量犹太人开始离开俄国,四散而逃。其中大约有2.5万犹太人来到了巴勒斯坦定居,这么一来,这地方就有了5万犹太人。
  • 1904年,沙俄再一次对犹太人进行了打压,又导致4万多人前往巴勒斯坦定居。这里的犹太人增加到了8.5万人。
  • 一战结束后,奥斯曼帝国土崩瓦解,这时候巴勒斯坦又来了2.5万名犹太人。此时当地的犹太人已经超过了10万人。
  • 1923年,波兰开始压迫犹太人,导致约有6万犹太人来到巴勒斯坦定居。

到了1939年以前,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已经超过了20万。算得上可以说得上话的民族了。二战前后,到这里定居的犹太人可就更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就问了,每年这么多犹太人来巴勒斯坦定居,当地的阿拉伯人为啥不反抗?其实主要有这么几点原因:

  • 第一,奥斯曼帝国时期,土耳其人说了算,他们相当于清朝的满洲贵族。阿拉伯人只是众多顺民之一而已,土耳其人不发话,阿拉伯人敢说个不字?
  • 第二,1921年到1948年这段时间,奥斯曼帝国垮了,但英国人成为了巴勒斯坦的统治者。阿拉伯人依旧还是顺民,还是没有话语权。可以说犹太人大规模迁徙到巴勒斯坦,是在英国人的默许下一手促成的。
  • 第三,巴勒斯坦人的居住地,和犹太人搬迁来的居住地,并没有太大的冲突。毕竟大家都是韭菜,只要井水不犯河水,何必大打出手呢?

但是,自从犹太人打算在这里建国以后,阿拉伯人便开始不爽了。一战以后,中东地区各民族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纷纷建国。土耳其、伊拉克、叙利亚、沙特都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原本巴勒斯坦地区是包含约旦的,但是1920年,英国人将其以约旦河为界,约旦河以东形成了外约旦酋长国,约旦河以西形成了新的巴勒斯坦。

英国人有自己的私心,得到了这么一块地中海沿岸的地盘,那他们的力量便可以源源不断从这里登陆,进而影响整个中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约旦河以西过于闭塞,法塔赫不得不求和以图发展。

1947年,按照联合国的决定,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别在巴勒斯坦建国。犹太人很高兴,在1948年5月建立了以色列,可阿拉伯人很不爽,第二天就发动了对以色列的进攻,史称第一次中东战争。

原本按照联合国的决议,以色列占了该地区的55%,阿拉伯人则占45%,阿拉伯人多,分到的地盘却少,谁也不干啊。而且阿拉伯人的地盘,被分成了3个毫不相连的地区,这谁能服气啊。结果战争打响以后,局势一发不可收拾。

以色列在5次中东战争中,均取得了巨大的胜利,直接把阿拉伯人打抑郁了。

第一次中东战争过后,以色列占了巴勒斯坦80%的地盘。剩下的加沙地区在埃及手里,约旦河以西在约旦手里,其实当地的阿拉伯人,啥也没得到,近百万当地沦为难民。

别说一个民族就不计较啥,亲兄弟还明算账,更何况是一个民族?几个阿拉伯国家发动这场战争的最终目的,根本就不是帮助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建国,而是为了瓜分这里的地盘,扶持自己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巴勒斯坦大致上分成了加沙地带和约旦河以西两大片区。其中加沙地带只有360多平方公里,但这里是一个整体。而约旦河以西,虽然有2500平方公里,但处于松散的管理当中。

5次中东战争过后,阿拉伯人算是彻底被打服了。没有哪个阿拉伯国家,还愿意继续再管巴勒斯坦这个烂摊子。说实话,以色列要是把心一横,当时就能吃掉整个巴勒斯坦。

1988年,在法塔赫代表阿拉法特的带领下,巴勒斯坦建国。法塔赫是温和派的代表,他们希望和以色列和平共处,换取发展空间。

按道理说,在法塔赫的带领下,巴勒斯坦应该可以安安稳稳过日子了。阿拉法特是很聪明的,在没有强大的外援的情况下,只有和平妥协,才能保住巴勒斯坦这块招牌。

但是很多巴勒斯坦的当地组织并不服气,他们没有成为那个掌权的人,那自然要捣乱啊。尤其是1987年成立的哈马斯集团,长期和法特赫唱反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沙地带紧靠地中海,随时可以得到各种外援。

2007年以前,哈马斯所充当的角色,无非是用一些极端的手段,对以色列发动各种袭击。只要法塔赫和以色列达成某种协议,那么哈马斯必然会出来搞事情,阻挠双方的谈判。

但是2007年是转折点,这一年哈马斯从法塔赫手里夺取了加沙地带。这地方成了哈马斯的根据地以后,哈马斯直接鸟枪换炮,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为了遏制加沙地区的哈马斯,以色列一边在加沙一圈建筑高大的水泥墙,对这里采取军管,一边派遣军舰在海上巡逻,防止哈马斯寻找海外援助力量。以至于360平方公里的加沙,俨然成了一座关押着200多万人的牢笼。

加沙地区恐怕是地球上,沿海地区中混得最惨的一个了。

那么为啥说加沙地区比约旦河西岸更有前景呢?

  • 第一,加沙地带紧靠着地中海,沿海地区就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条件成熟,这里随时可以给哈马斯带来外援。约旦河以西四面都是铜墙铁壁,根本无法获得有效的外援。
  • 第二,加沙地带爱着埃及虽然埃及已经和以色列和解,但毕竟也是阿拉伯国家。等到风向转变,哈马斯未必不能获得埃及的支援。约旦河以西周围的邻居要么太弱小,要么处于动荡不安中,无法给予有效支持。
  • 第三,加沙地带是没有分割的一整片,虽然地盘不大,但完全可以团结起来。反观约旦河以西,地盘虽然大,但处于分散状态,没法拧成一股绳。

所以我认为,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要想有所作为,还真的得在加沙地带下功夫。只要这里经营好,那巴雷斯坦未来可期。不过这回哈马斯把以色列给得罪透了,恐怕这里又要变成人间炼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吃掉加沙,以色列永无宁日。

这些问题以色列肯定也看得很明白,温和派法塔赫,在约旦河西岸的统治其实也比较松散,根本翻不起什么大浪。而且法塔赫和以色列的关系已经缓和了,以色列对约旦河以西压根不必太重视。

加沙地区就不同了,这里的哈马斯是强硬派,时不时发动恐袭,烦不胜烦。而且他们的发展潜力巨大,稍不留神,人家就能整合当地资源,成为一方雄主,不得不防。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任何一个强国周围,都不应该存在同样强大的邻居,这是地缘决定的结果,任何意志都无法改变。除非一方愿意成为另一方的仆从或者小弟。

以色列在中东已经算得上是地区性强国了,虽然地盘不大,但军事、科技非常发达。他们要想过得安稳,不拿下加沙,基本没希望。现在就缺一个彻底征服加沙的理由了,这不,哈马斯送来了。

坚决反对针对平民的恐袭。

战争在很多时候是不可避免了,为了争夺民族的生存空间,这似乎是无奈之举。阿拉伯人为了争夺生存空间被迫发动战争,也可以理解。但恐袭就不同了,尤其是针对平民的恐袭,那是废物干的事情。

正面战场打不过,就去偷袭人家的平民,这应该是每个国家都很反感的事情吧?真有种的话,哈马斯应该去偷袭以色列的正规军,而不是对着音乐节下手。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和你的家人朋友正在参加音乐节,高高兴兴地唱着跳着,忽然一群和你无冤无仇的人,冲过来对你一顿扫射,这是什么感觉?

这次的事件绝对可以定性为恐袭了,哪个国家都不会允许类似的事情发生。一场腥风血雨即将在中东拉开序幕,不过最让人担心的还是哈马斯的权贵们躲到了海外,留下大片平民挨揍,那就太无奈了。

战争的受害方永远都是平民,恐袭的受害方更是以手无缚鸡之力的平民为主。希望每个人都应该拒绝恐袭,不论国界,不论民族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