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新四军四大巨头之一,为不拖累大家举枪自尽,儿子是解放军少将

1941年,国民党策划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导致新四军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少数人成功突围,其中有一支队伍是副连长李甫指挥,他们躲进了一座破庙休整,经过连续的战斗,有很多伤员受了重伤,其中有一人把自己仅有的7块大洋交给李甫,说这是他的党费。

然后他用手枪抵在自己的头上,开枪自杀了,他不想拖累别人。枪声惊醒了大家,他们向着这位重伤员敬礼,纷纷流泪。而这位自杀的重伤员就是他们的领导,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国平家里并不富裕,但能吃上饱饭,还上了学,接受了教育。他的母亲曾经跟随做拳师的外公习武,所以小时候母亲也教身体羸弱的他练武,身体变得很强壮。

别看他一副书生样,一般人还真打不过他,不过他母亲告诉他,习武是锻炼身体,不可以和人打架。在上学时,由于他个子矮,经常有有钱人家的孩子欺负他,但他都没还手。

不过,兔子惹急了也会咬人,有一次被欺负时袁国平就还手了,把对方打得鼻青脸肿,打架都知道了他的厉害,再也没人敢欺负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2年,16岁时他考上了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积极参加团体活动,思想十分进步,1924年他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毕业后他弃文从武,报考了黄埔军校,是第四期的学员,他的同学有林彪、胡琏、张灵甫等人,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毕业后,袁国平参加了北伐,在革命即将成功之时,蒋介石、汪精卫却相继背叛革命,我党也认识到,只有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才能保卫革命果实。

1927年,袁国平参加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他在广东花县积极参与组织把起义军余部整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师,先后任师参谋长、党委书记、党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8年1月,参与领导创建东江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年~1930年,他在湘鄂赣根据地工作,担任过红5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兼红8军政委。

他的政治工作做得非常出色,每次打仗前都会给战士们做思想工作,给他们鼓舞士气,确保了战斗的最后胜利。他还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撰写了《战时政治工作经验》,后来被红军大学当作教材。

长征期间,他先后担任红3军团政治部主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代主任等职,率领大家击败敌人的围追堵截。湘江战役中,袁国平指挥红十团掩护军委纵队、红五军团、红九军团过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面对桂军的一个师,红十团拼死战斗,团长、新任命的团长都牺牲了,但最后确保了掩护任务完成。

强渡乌江时,他也做好了战士们的思想工作,让部队顺利渡过乌江。娄山关战斗,受到袁国平的鼓舞,战士们比敌军早五分钟占领制高点,确保了战斗的最后胜利。

抗战爆发后,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袁国平就是政治部主任。当时游击队都没有政治部门,所以他的工作要从零开始,在用人方面,他认为只要有德才兼备就能用,不管出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林植夫是日本帝国大学毕业,还发表过反共言论,袁国平却让他做了敌工部部长,最后证实了他的选择没有错,林植夫确实很合适。

袁国平的政治宣传十分有感染力,所以不仅可以鼓舞士气,还为部队招来了很多兵员,得到了陈老总的赞赏。

皖南事变爆发,军长叶挺被扣押,副军长项英被杀害,袁国平站出来指挥被打散的部队突围北撤,在战斗中受了重伤,为了不拖累大家,他举枪自尽,实现了“最后一发子弹留给自己,绝不做俘虏”的诺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国平35岁牺牲,留下了一个2岁的孩子,后来成了解放军文职少将,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