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57位开国上将,无不是战功赫赫或资历贡献超群之人。而评为开国上将的将领,在建国后的军政地位往往都非常高,受人敬仰。但是其中有一人,却被公认为是最憨厚低调的,从不居功自傲,也未参与任何斗争和敏感事件,人品极佳。而翻一翻他建国前后的履历,却可以看出他的战功超过了绝大多数上将,此人就是杨得志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所有的开国上将之中,杨得志是唯一一位在红军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中都有过突出表现,并且建国后当过志愿军司令员,去北越当过军事顾问,1979年还指挥了对越反击战西线战事的高级将领。这样一位军功不断,贯穿生涯始终的将领,在上将里面确实是独一无二的。像邓华、韩先楚等人军事才能虽然出众,却也没有像杨得志这样经历过如此多的大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军将领众多,若仅仅是参加过了这么多场战争,尚且不足为奇,而是要看杨得志都发挥了什么作用,扮演了什么角色。红军时期著名的强渡大渡河,就是杨得志手下红一团的部队打出来的,十七名勇士第一批过江,成功掩护了后续的大部队。抗战平型关大战时,杨得志是主力685团团长,后成为八路军344旅代旅长;而在解放战争中,杨得志就是“杨罗耿”兵团的司令员,率部歼灭了傅作义的王牌35军,为保障平津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抗美援朝时,他又带领19兵团入朝,后来更是成为志愿军的副司令员、司令员;79年对越反击战杨得志成为我军两大指挥员之一,指挥云南边防部队大破越军。这样的功绩,没有几个人可以与他相提并论,杨得志将军的军功是实打实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得志上将功劳这么大,为人却极其低调,关于他的厚重为人有两个故事。第一件事是在1958年,杨得志上将等人响应主席号召,下连队体验生活,杨得志还专门改了杨绍起的化名。杨得志穿了一般士兵的服装,参加普通队伍里的队列、射击训练以及日常生活,住大通铺宿舍,吃大锅饭。部队里的基层官兵都认为杨得志是一个随和的老兵,管他叫老杨,没人想到他是这么大的首长:在五十年代,很多官兵都没有见过开国上将长什么样,更不会联想到眼前的老兵就是大名鼎鼎的杨得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得志不声不响,作为一名高级指挥员,自然是多年没有亲自开枪射击训练了,但是他默默地刻苦用功,把一些基本技能都补了起来,在整个基层连队里面,成绩属于中上游。而且在休息的时候,杨得志喜欢盘着腿给大家讲一些战争年代的小故事,深受官兵们的喜爱。最后在总结会上,杨得志将军终于以“本来面目”被请上台,这个时候大家才知道他开国上将的身份,无不赞叹,原来大首长也是平易近人的。而杨得志上台后,没有像高级干部那样大段大段地说教,而是唱了一段拿手的家乡“花鼓戏”,令台下士兵感动不已。杨得志与士兵们朝夕相处,离开连队的时候十分不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世纪八十年代,杨得志因为资历和军功都很出众,被调任解放军总参谋长,达到了个人军事生涯的顶峰。他曾经在济南军区工作多年,有一次以总长的身份回到济南军区视察工作,进了部队大院的第一句话就是:当年理发的老师傅还在不在这里了?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杨得志非常高兴,他没有见军区的几位主要负责人,反而先去找那位当年经常给他剃头的老师傅,聊家常去了,几个小时以后才回来。官兵无不感叹:这是我们的司令,我们的总长!一点架子都没有,这么多年了都没有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老将军性格朴实,从不参与任何无谓的斗争,也因此在建国之后没有受到各类运动的冲击,军政生涯发展十分顺利。成为全军总参谋长,在开国上将当中是为数不多的,除了杨得志之外,只有黄永胜上将曾经担任过总长,但后来他因为犯有严重错误被免职,甚至入狱。而品行忠厚的杨得志将军,一直到1994年以83岁高龄在北京去世,深受全国军民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