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一假期之后,

“黑票代”登上热门词汇,

“大冤种们”纷纷在网上倒苦水。

黑票代”存在的时间已经很久了,几乎每过一次节假日都有类似的情况出现在某些游客的“游后感”中,国际航班出现的频率要更大。

在航班票源紧张的情况下,部分乘客会高价向票代求购,但是需要花费的金额可能是官方渠道的3-5倍。而票源不紧张的情况下,“黑票代”的主要卖点则是“超低价”

  • 机票票代通过代理出售机票、提供服务等,赚取佣金,在获取了销售代理业务资质的情况下,是一个合法合规的机票销售渠道。

  • 而“黑票代”则专指那些没有机票销售代理资质的票代,类似于机票中的“黄牛票”,他们获取机票的渠道不止一个。

“黑票代”手里的票不一定都是假的,但对于消费者来说风险很大。小一点的风险在于出票慢、影响出行,更大的风险在于信息泄露、资金损失,甚至有法律风险。

“黑票代”的票从哪来?

有些“黑票代”会利用预订系统的漏洞获取机票,所谓的漏洞可能包括错误定价、系统漏洞或者滥用促销活动等。将这类机票转卖之后,可以赚取差价。

或者一些人可能冒充航空公司员工或使用盗窃及伪造的员工身份信息,利用航空公司提供给员工的优惠购票计划非法购票。

这两种情况不是最常见的情况。

更常见的情况是,“黑票代”会通过买卖积分/里程来兑换机票,再卖给消费者。对于常坐飞机的小伙伴来说,航空公司会员积分/里程可以兑换机票不是什么“冷知识”,在二手平台上买卖里程很常见。但是“黑票代”获取里程的途径可能不是通过收购,而是通过盗取他人里程,风险就会更大,不仅可能会出现机票出票失败的情况,甚至乘客本人也会在无意中成为黑产业链的一环。

还有一种纯诈骗的情况,就是“盗刷票”。先是以超低价出售机票,有人下单后,再用盗刷他人信用卡的方式购票。最后,被盗刷的持卡人发现,申请退票退款,消费者无法登机,还损失了一笔“代买手续费”。

为了避免遇到“黑票代”,

消费者应该如何做?

  • 首先,克服占小便宜的心理,不要因为“超低价”宣传铤而走险。

  • 其次,要去正规的渠道去购买机票。比方说通过航司的官网去购票,或通过正规平台的正规商家去购买相应的机票的产品。如果不是大型的OTA平台(在线旅游平台),下单前可要求票代出示其销售代理业务资质。

  • 最后,一定要对个人信息慎重对待。特别是银行卡号、密码等敏感信息。建议使用安全的支付方式,避免使用个人转账等方式。

如果已经被“黑票代”坑了一把,最重要的是收集好相关证据,可以向消协组织投诉,也可以向民航的行政主管部门去投诉,或者申请仲裁或去法院起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虽然有些票代手里的票能够让我们成功出行,但是代买的票一般无法享受航空公司的退改签优惠,一旦“黑票代”得手,实际的维权难度并不小。如果遇到“骨折价”机票、机建燃油费全免等宣传,消费者最好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谨慎为上。

来源:Visa财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