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博士答辩杂记

2024年5月19日,法大法学院宪法方向博士答辩。分了两组,在综合楼517、518教室。我在518,答辩委员会主席是王人博老师(又名王大爷,江湖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W君担任秘书。

作者 | 谢立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来源 | 法学教书匠的日常

学生陈述之前,大爷作为主席叮嘱要点。

王大爷:“陈述要简明扼要,不要介绍全文,我们都看过了。就说说自己写的牛逼的地方即可。”

我补充:“回答问题也要简明,老师们都是一点就通的。”

休息时闲聊。

王:“我们山东莱西出法学家,如徐显明,李忠夏……”

我:“还有您!”

王:“我还算不上!”

我:“对,您不是法学家……您是法学大家!”

王:“这马屁拍的!”

J君博士论文探讨宪法对婚姻的保护。大爷提问,外遇是婚姻的天敌,在西方连基督教都保护不了婚姻,宪法如何保护?

J君回答:“下面我回答王老师感兴趣的问题……”

我赶快打断:“注意措辞!别这么说,好像王老师对这个感兴趣似的……”

注:J君其实更适合分到517(“我要妻”)教室答辩。

L君博士论文中,用了公立高校和私立高校的表述。

王大爷:“中国文化上,私是不好的。建国后还讲狠批私字一闪念。中国没有公立和私立高校,只有公办和民办高校。”

M君写干部制度。

王大爷:“我们不说官员,我们说干部。官员是高高在上的,对应的是平民。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国家主席和掏粪工一样,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为人民服务。干部对应的是群众。”

来支持法大学位答辩的外校专家中,年轻学者越来越多。

王大爷:“校内校外,年轻人都起来了。长江后浪推前浪……”

我赶紧接上:“一代更比一代浪!”

闲聊到宪法学者待遇如何,折射出一个国家的法治状况。在德国,法学教授中往往宪法教授是比较有钱的,工资之外,还有很多好处多多的业务。我们希望中国也朝这个方向发展。在中国,法学整体上是显学,但宪法是例外,宪法学者是绿原上啃枯草的动物(林来梵教授语)。为了国家,最好这些动物能啃上绿草。今天答辩教室是518,我要发,兆头不错。

大爷指出,马恩起草的宣言,是日本人根据英语翻译的。实际上,用“公”而不是“共”,更准确。根本上,那个宣言跟“产”没有太大关系。联系中国文化,翻译为“大同”最为恰当。我深表赞同,并补充一个佐证:1974年至1982年任德国总理的施密特卸任后有一次与邓公会晤,对邓公说你们缩写CP中的C,实际上代表的是confucian,邓公不置可否。

热烈祝贺宪法所的弟子们通过答辩!其中,Q君通过答辩,其先生B君是我好友,升任博士后,特别祝贺!

弟子崇文瑞、宋贝贝在517答辩。老夫身在518,心系517。他们顺利全票通过,分别三票、五票推优,我悬着的心也落下了。之前硕士生柯子欣、宋雨琪、杨帆通过了答辩。曾经的硕士生戴飞杨今年在香港城市大学博士毕业,修成正果。

祝弟子们未来有美好前程O(∩_∩)O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宝新AI系列产品

智能写作

智能问答

模拟法庭

法宝来签

法宝合规

责任编辑 | 吴晓婧

审核人员 | 张文硕

本文声明 | 本文章仅限学习交流使用,如遇侵权,我们会及时删除。本文章不代表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宝)和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律意见或对相关法规/案件/事件等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