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布会现场。黄曦摄

人民网南宁5月22日电 (冯肖慧、实习生黄曦)5月21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广西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据悉,广西稻田养鱼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广西坚持把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作为稳粮增收、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2023年,广西稻渔发展规模已发展到120万亩,建成1000亩以上连片高标准稻渔种养基地30个,稻谷、水产品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51%和242%,带动了近20万农户脱贫致富。同时,创新集成具有广西地方特色的“稻、鱼、螺”“稻+小龙虾”等稻渔综合种养十大模式,这些模式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为强农业、富农民、美农村作出了积极贡献。

发展稻渔综合种养能够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共赢”,提升了当地稻谷产量,生产效益明显提升,为区域粮食安全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三江侗族自治县“一季稻+再生稻+鱼”的模式为例,同一块稻田一年种植“一季稻+再生稻”,种植面积增加了一倍,亩产量平均提高了35.5%,提升了稻田产能,保障了粮食安全。

此外,发展稻渔综合种养能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不断吸引青年人回乡创业,逐渐成为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的支柱产业。如贵港市近年来抓住冬季小龙虾需求旺盛市场,引导农户利用冬闲田、撂荒地等发展稻虾种养,每年提前在1至3月上市小龙虾,大虾市场批发价达到100元/公斤,相比4月后销售旺季价格提高了178%,助农增收效益明显。

发展稻渔综合种养还能有效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生态效益十分明显。据初步统计,“广西稻田生态种养十大模式”示范单位农药使用量减少60%左右、化肥使用量减少30%左右,有助于实现绿色发展,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下一步,广西将继续做好“稻+”文章,充分挖掘宜渔稻田功能,科学做好产业规划,突出抓好重点区域,创新打造典型模式,加快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升级,千方百计助农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