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处在生命终点的长者提供安宁照护服务;提升认知症老年人家庭照护人员专项能力;帮助面对不同挑战的残障人士实现就业;为来穗务工随迁子女提供支持;为重症儿童建小家,开展音乐治疗……

2024年3月,由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的第十一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正式启动,146个公益创投项目获得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金额共计2000万元。与往届相比,今年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码,提高资助额度最高至80万元并将项目实施周期延长至9个月,稳固提升公益创投项目服务效能,为项目质量提高和组织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支持条件,为五类困难群众持续输送温暖。

公益创投紧紧围绕特殊群体和群众关切问题,聚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三方角色,拓宽公益服务覆盖面,不断增加创意赋能的动力和活力,织牢民生服务保障网,助力扩大社会有效需求。

十年来,公益创投从“输血”到“造血”,用一系列“硬核”举措,寻找并有效回应社会痛点,让民生服务“不断线”,逐层深入扩大公益创投“朋友圈”,并逐步输出一套具有广州特色的“城市慈善”样本。

据统计,自2014年广州市举办第一届公益创投活动至第十届,广州公益创投活动投入了1.96亿元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1328个民生服务项目,引导、撬动约1.45亿元社会爱心资金参与合作,开展了上万场次服务活动,其中为老服务类项目423个、助残服务类项目201个、救助帮困类项目113个、青少年或儿童福利与未成年人保护类项目247个、社区治理类项目302个,一连串数据的背后,是一座城市不断升腾的公益“温度”。

十年公益创投,广州改变了什么?

1

不断升腾的公益“温度”

“我们很小众,但今天,正因为有你们,才让‘跟同龄人一样享受运动的快乐’对我们来说不再遥远。”在结营仪式上,小白(化名)一改参营初期的腼腆,大方自信地发表参营感想。

瘦弱,平衡能力差,容易受伤……因为先心病,像小白一样的先心患儿常被婉拒或因恐惧参与运动而错失了许多快乐,但今年,这些焦虑在“守护童心·阳光相伴”先心患儿关爱健康项目的帮助下悄然发生了改变。

为有效帮助先心病患儿术后康复,提升身体机能,广州市同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等组织先后开展先心病患儿术后康复训练夏令营、疾病宣教课堂与实地家访等系列服务,不仅为患儿家长提供宣传科普,还进一步打破了患儿及家长对疾病的恐惧和心理障碍,同时通过调整营养及术后康复的方式,让先心患儿能够在有效的康复训练中恢复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先心病术后患儿在运动康复老师指导下体验亲子拔河运动会的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工+志愿者+先心病营员共同参与传统扎染手艺活动。

“我们比谁都希望,这些生病的孩子们,可以鼓起勇气、好好生活下去。有了公益创投的支持,孩子们能获得长期专业的康复训练,重新找回了成长的信心,家长的心理压力也有所减轻。”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妇儿中心携手广州同心医务社工开展“医社连心桥”的复杂先心术后患儿家访活动,指导术后患儿在家科学运动,有效康复。

2

刷新的服务“高度”

残障群体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融入社会?

第十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助残”主题研讨会召开时,公益创投26个助残服务公益项目汇集一堂,针对不同残障群体痛点的融合方案一一共享,一张公益创投助残解困思路图缓缓绘就。

早在7年前,广州市心友心智障碍者服务协会负责人区永强就提出“融合就业”。心友心协会开始探索残疾人融合就业的第三条路,在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和福利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与华润万家以项目为契机,共同行动,不断开发真实的社会岗位,充分体现社会组织联合企业开展活动的厚度、程度及温度。

在第十届公益创投活动中,广州市心友心智障碍者服务协会更是开展“心职教”帮扶计划,这是全国第一个面向心智障碍青年的正规全日制学历,毕业后可以拿到高技学院的毕业证,相当于大专学历。

在心友会推动下,更多接触了社会的心智障碍青年走出了荒原,开始把握住自己的命运。仅华润万家便有11名心智障碍青年在实际岗位中工作,多名已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心智障碍者就业率悄然突破4%,而且不断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市社区卫生学会开展残障专场招聘会,活动中社群伙伴跟手语协助人员沟通岗位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利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扎染手工艺制作职业体验宣传活动,共有20位障碍者体验制作多彩的扎染手工艺制品。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助残服务作为解决民生难题的重要方向,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十年来,福利彩票公益金在这一领域便投入超过千万元,孵化了一系列品牌公益项目。广州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登记发展处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公益创投将继续发挥平台作用,推动多方联动打造广州公益创投的全国助残品牌服务。

3

不断拓宽的幸福“宽度”

年近50岁的陈明(化名)接过探访小组送上的物资后连声表达谢意,经过了7个月的帮扶,陈明早已不见当初流浪露宿时的窘迫,这是第十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资助项目“锐变·流浪乞讨人员关爱行动”服务成效的缩影。

尽管陈明终于开始了崭新的生活,但广州的救助工作并未止步于此。近年来,广州不断拓宽民生幸福的“宽度”,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为助力解决民生难题。广州以公益创投活动为契机,不断开展灵活就业支持、就业岗位直达、就业服务提质等行动,尽心守好每一道民生“保障线”。

“每个困难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政府救助力量和社会力量并没有放弃他们,对他们的关爱一直都在。”广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20年起,广州市通过智慧科技赋能社会救助服务,创新打造“穗救易”服务品牌,“从社区转介服务到平台资源聚拢,‘穗救易’与‘穗好办’为解决民生难题开辟出了一条‘绿色通道’。同样,也为公益服务‘供需’双方搭建了很好的桥梁。”为困难群众提供“点单式”服务。

“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元的政社联动、社志联动、社企联动、社研联动,正不断丰富着广州公益创投的内涵与外延。”上述负责人如是说道。十年来,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在不断地发展、创新,如今参与公益创投的创投主体不再局限于广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家姐入户慰问困境群体,为他们送去温暖与关爱。

“十年只是一个起点,公益创投从来都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未来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还会继续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广州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登记发展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第十一届乃至未来,广州将持续创新深化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在福利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盘活多元力量,链接多方资源,为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聚合力、增动力、激活力、提效力,不断激发人人参与公益慈善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谱写广州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代国辉 通讯员 郭新庆 黄慧斯 吴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