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文清蔓

“蒙特卡洛算法”,最初被开发用于模拟核反应堆中的中子传输问题,近段时间出现在某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一项获奖作品中,引发不小争议。有网友直呼“已达硕博水平”,怀疑该作品存在成人代做。近日,事发当地教委一名工作人员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此事正由教委、科协等多部门参与的联合组委会进行调查,目前调查尚无结果。(据5月21日极目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关新闻截图(图源:红星新闻)

尽管此事尚无定论,但网络上早有不少面向中小学生科研代做的商家,宣传称只需要花费800元-3000元就可以代替完成作品,相关的操作清晰明了,照搬照做就行,基本不用动脑筋,也不需要孩子本人参与。

此前,北京邮电大学15位研究生联名举报导师事件引热议,学生们控诉导师郑某长期压迫学生,存在师德师风问题。网友晒出的举报内容显示,导师郑某曾要求学生们帮助其女儿参加创新比赛,称该比赛能够对其女儿的升学提供特殊贡献,但最后参赛结果不尽人意。曾有人贴出了该项创新赛事的往届获奖项目名单,网友们发现,参赛的科创项目不像中小学生的水平,并不匹配相关的难度和挑战,换言之,他人代做的可能性较大。

不仅让人怀疑,这是拼学生能力,还是拼背后的资源?在重要比赛中获奖,意味着将来学生自身发展上会有优势。比起导师私下要求自己的学生代做,电商平台的部分商家明目张胆将“包获奖”做成产业链,明码标价在网上售卖,显得更为嚣张。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完全置相关规则于不顾,完全置比赛公平于不顾。有的商家自称“有内部渠道”,想问一下,究竟是哪种渠道能允许这种堂而皇之地越界?

科技创新能力是中小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之一,不少好学校在招生过程中都要求学生要在“科技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优异”。中小学生从小培养科技创新能力,对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但这种能力和思维要在长期的训练中,在一步步动手探究中培养,只有孩子善于动脑、勤于动脑,去设想、去创造,才能在实践探究中磨练出脚踏实地、严谨细致。这个过程比结果是否最终获奖,是否在考试上加分更有意义。

如今部分家长把科技活动中拿奖当作好学校的敲门砖,不惜重金砸奖,急功近利、舍本逐末,“喂饱”了相关产业链,也助长了自家孩子投机取巧的心理。当然,是不是中小学生的水平能做出来的,专业评委一眼便知,有的主办方直言,大家心里都有数,这类作品分数也不会给得太高。需要说的是,对孩子而言,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如果被一时的得利蒙蔽了双眼,如果认为一次的侥幸可以蒙混过关,做事情指望大人帮忙解决,让自己少了攻坚克难的决心和毅力,长期来看,这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智能存钱罐(图源:红星新闻)

从小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健全人格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系统性的过程,让他们学会正确看待得与失、名与利,就是要帮助其在一个个选择上找准方向、校对航向,潜移默化植入正确的三观,做个正直有操守的人,锻炼良好心智,才能在将来经得起雨雪风霜的洗礼。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