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反转再反转,互联网事件的老套路了,没错,说的就是胖猫事件,当初事件刚冒头的时候,一堆陌生网友的哭丧架势着实把陈律师吓住了,但陈律师一开始就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毕竟这也不是第一例了,本着让子弹飞的心态持续关注了一段时间,终于在昨天等到了官方的警方通报,虽然也不是说所有的警方通报都通报的是事实,但在这种谣言满天飞,舆论压力大的情况下,警方确实是最接近真相的人,而警方通报相比而言也是最可信的材料。

可能是事情闹的确实比较大,这份警方通报篇幅比较长,陈律师给大家简单总结一下警方通报的内容,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阅读全文:

第一,胖猫是否存在恋爱期间被诈骗财物的情况?不存在,两人正常恋爱,互相经济扶持,不存在谭某贪得无厌,把胖猫当提款机刷干用尽的情况。

第二,这件事是怎么火起来的?在谭某与胖猫父亲已经和解的情况下,胖猫的姐姐觉得自己弟弟挣的钱都花在谭某身上,就开始有组织地蓄意拍视频、写文案“让谭某被网暴”

第三,网上时不时蹦出来“知道真相”的真知者们,实际上是蹭流量、博眼球、编造谣言、寻衅滋事,已经在依次开展处理了。

此通报一出,免不了又是一场新的舆论风波——针对胖猫姐姐,当然,也有部分人只愿意相信自己想相信的,对该通告充耳不闻,仍旧为自己心中的“纯爱战士”摇旗纳威。

令人震惊的是,尽管跳梁小丑频出,各种冒充谭某本人、谭某女朋友,点过谭某的恶臭男,有谭某本人朋友圈等等的各路网友纷纷出场的时候,处于这场舆论风暴中心的女主角“谭某”本人并没有任何回应,不回应不代表不作为,胖猫事件是五一期间爆火的,据警方通报,谭某5月3日就去报警了,报警案由是“胖猫姐姐侵犯其隐私”。应该说,这个做法还是很明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跳出这个案件本身,这件事也给以后的被造谣者一个启发:第一,陷入舆论漩涡的时候,及时报警,在警方的帮助下,能够更及时地收集和固定证据;第二,谨慎在网上发言,防止被有心之人当成活靶子,清白是要证明的,但不急于一时,对于网络上的不堪言论,心中自有清白的时候,可以主动选择“退网”,主动屏蔽,但是完全屏蔽估计是不可能的,因为收集证据的过程就是一次次直面网暴的过程,所以,第三,就是足够勇敢和坚强。

那么,有哪些法律手段可以供我们使用呢?

首先就是民事手段,网暴是比较严重的网络侵权,涉及到名誉权、隐私权的侵犯,对此,可以收集证据,提起网络侵权的诉讼,承担侵权责任的主体有三种情况:一是网络服务提供者,二是网络用户,三是网络服务提供者与网络用户共同责任。

其次就是行政处罚,行政处罚,说白了,就是行为没达到刑事立案标准,难以刑事追责来降格处罚,包括侮辱、诽谤、诬告陷害、寻衅滋事、侵犯隐私的治安管理处罚,在通告中, 警方也明确了对一些违法人员给予了上述行政处罚。

最后,也是最严重的,就是刑事处罚了。这类行为可能触发五个罪名,分别是侮辱罪、诽谤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当然,后两个罪名年主要跟网络服务提供者有关。前三个罪名则是直接针对网络暴力的始作俑者——但是,侮辱诽谤罪是自诉,也就是说,我们报案,公安不管,它会让你去法院直接提起诉讼,但是个人面对网络暴力总是单薄的,因此需要一些专业人士的帮助。

那么行政处罚跟刑事立案的界限在哪呢?这就是刑事立案标准的问题了,以诽谤罪为例,根据司法解释,诽谤行为被认为是情节严重时,要求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

在本案中,谭某如果想要彻底维权,其实还是有很多路可走的,目前已知谭某因“侵犯隐私”报了警,可能是因为网上流传了她的一些照片和家庭地址,如果仅是这样,那大概率会以治安处罚结案,如果谭某觉得不够维权彻底,还可以向法院提起以胖猫姐姐为首的侮辱诽谤的刑事自诉,如果自己觉得吃力,一方面可以请求专业律师的帮助,另一方面可以请求法院让警方协助调查线索,与此同时,还可以附带提起名誉权侵权的民事诉讼,要求其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失等等。

陈律师在这方面呢,也接受过一些超级网络热门事件的网络侵权代理,如果谭某需要这方面的帮助呢,欢迎联系。

作者简介:北京陈律师,法学硕士,高级合伙人律师,历任特种部队指挥员,检察官,侦查员,纪检干部,企业高管,阅历丰富,学养深厚,擅长疑难重大案件,多种法律关系交叉复杂案件处理,重信守诺,值得托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