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是世界红茶的发源地,还诞生了茶中状元——武夷岩茶大红袍,这离不开武夷山特殊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更离不开一代代武夷茶人的坚守和传承。有一种武夷山茶,它拥有300多年深厚历史底蕴,用五彩线捆扎成束状,形似龙须,故而得名“龙须茶”。近日,在曦瓜春季营销大会上,重磅亮相了多款春季新品,其中就有这款“龙须茶”。

据记载,最初龙须茶是作为武夷山八角亭显善庙的庙茶出现,旧时常用于庙会祭祀活动。清朝后期,由于精巧的工艺美,龙须茶成了与武夷岩茶媲美的工艺茶,以龙须茶做嫁妆和聘礼,祭祀先祖、亲里往来,龙须茶叶是必备上礼。近代,龙须茶也曾远销美国以及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是当地侨胞馈赠海外亲友的佳礼,更是“思乡”的一种寄托。

龙须茶加工工艺独特,对鲜叶原料有特殊要求。它需要肥壮的芽梢,因此茶园须植于肥沃的沙洲地为宜,等新梢伸育到三四叶、长达三四寸时带梗采下。初制加工要通过萎凋、杀青、揉捻,整理茶叶、扎束、幼烘、摊凉回潮、再干、再回潮反复多次,才能足干装箱。由于捆扎成束,不易烘干,烘焙温度过高,则茶束表面枯焦,反之则妨碍内部水分之蒸发,因此必须分阶段进行。

龙须茶由于经过萎凋和长时间低温烘干和多次摊凉回潮,芽叶中多酚性化合物经过一定程度的酶性和非酶性氧化,其内在品质特点介于烘青绿茶和乌龙之间。冲泡后,汤水清澈明净,呈橙黄色,带乌龙茶香型,优异者亦带花香,滋味醇厚,极耐冲泡。而且因为对外形的要求极高,龙须茶成品既是名茶,又是美观别致的工艺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龙须茶走出深山,与大众日常所需相结合,让非遗技艺“活”过来。武夷山八角亭龙须茶非遗传承人徐秋生表示,龙须茶制作困难,传承不易,新一辈知之甚少,但这项非遗不该被埋没,他希望通过新品的发布,能有更多的人领略龙须茶的独特魅力。推出龙须茶产品,不仅展示了曦瓜在非遗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也通过商品化、市场化的方式,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