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场长平之战,整个赵国40万军队被白起率领的秦军屠戮殆尽。这40万士兵几乎是整个赵国的军事力量,更是赵国近乎所有青壮年男子人数。这能怪那位“纸上谈兵”的赵括嘛?

他确实要担负一定的责任,但最主要的责任,在于赵国的国君,那位不信任大将廉颇的赵孝成王。40万士兵的死去,让赵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动荡局面。在此危难时刻,却遭遇邻居燕国的背刺。在全国上下哀声漫天的状况下,廉颇毅然决然披挂上阵,对抗强敌。

面对茫茫五十万燕军,手中没有青壮年军队,带领一群哀兵,坚守城池。都说哀兵必败,但是廉颇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哀兵的战斗力,往往是难以想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秋战国时期战车插画)

一、十三万对战五十万

长平之战后,秦国并没有放弃对赵国的追击,一次又一次的进犯,让赵国摇摇欲坠。关键时刻,是赵国的老百姓们站了出来,他们对秦国的恨,深入骨髓。老儒妇幼站在了城墙上,用生命捍卫国家尊严。

秦军退了,燕王动了歪脑筋。这燕国乃是周王朝直系,自视甚高,却苦于地理位置恶劣,想尽了办法要扩张国土,取的更多的资源,哪怕是背叛友国赵国,也要满足自己的欲望。

栗腹率军20万攻打鄗城,卿秦率10万攻打代郡,燕王喜则是亲自率队20万军队,坐镇中央,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气势汹汹!按照燕国军事领导团队商议的战术,两城被灭后,三路大军共同围攻邯郸,这是奔着灭国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平之战后战国地图)

二、廉颇之略让燕军成为赵括

面对长平之战产生的恶果,赵孝成王深知自己的责任。哀声遍布赵国几乎每一个家庭,他的内心也有愧疚。在生死存亡之际,他请来了曾被自己弃用的廉颇。廉颇乃有大将风范,国难面前,他放下矛盾,快速进入备战状态,释放着自己作为军事将领的战略天赋。

廉颇的战略思想极其严密,他的看法,和东汉时期官渡之战中,曹操的谋士郭嘉,提出的十胜十败论有异曲同工之妙。这胜败之论,起到了对燕之战心理层面的重要鼓舞作用,更是赵军的作战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廉颇剧照)

第一胜败,赵军虽然在长平之战损失了40万军队,但凭借着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举措,再加上赵军多年征战,举国上下有尚武之风。不论老儒,他们的作战能力不能从年龄去判断,要从经验和作战心态上去判断。

反观燕国,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他们是被赵国“庇护”的国家。已经有长达十几年的时间,没有经历过大型战争。在经验上,以及士兵的作战心态上,燕国处于劣势。虽然人数上燕军占优,但是一旦打起来,士气才是决定胜败的关键,这一点赵胜燕败。

v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廉颇剧照)

第二胜败,作战目的决定的士兵心态。此战对于赵国而言,乃是生死存亡之战,胜利得以继续发展,失败则会面临灭国之灾。经历长平之战,举国上下哀鸣的同时,百姓们心头还有一股恨。

他们恨秦军杀死了他们的家人,更恨被自己多年保护,却即将对他们展开屠戮之举的燕国将士。生死存亡之际,哀兵也将成为狼兵,没有退路就是最后的退路。自赵军抵御秦军后,一年的时间里,有许多少年已经成为青壮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纸上谈兵的赵括剧照)

自扩大招兵年限后,已有十三万士兵在籍。虽然他们大多数都是刚刚进入青年的“娃娃兵”,但这个年龄,是最好训练的年龄,是最为热血的年龄。那些军队的老儒,他们曾经也骑过烈马,手握长剑,新老搭配,乃是“天作之合”。

反观燕国,这对于他们而言,是一场可以打,也可以不打的战争。他们的作战心态没有赵军那般激烈。一方是国家兴亡,战败成为奴隶,一方是人数占优,作战心态放松,这一点赵胜燕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鄗代之战地图)

第三胜败,指挥差距。廉颇作为赵军栋梁,最擅长守城之战,并且作战经验丰富,面对倾国家之力的战争,他的大心脏能够从容应对。

反观燕国,人数占优是真,但指挥栗腹、卿秦缺乏指挥经验。若是小型战争,也许可以侥幸取胜,但若是这样的大场面,未曾经历多年战场洗礼,他们拿捏不住。

一旦军队的指挥,在心理层面被拿捏,那么这场战争,基本也就决定了胜负。燕国拥有50万军队,军费开支,粮草消耗更是问题。他们面对赵国仅仅十三万军队,必然会急于求成,此乃破绽!这一层面,赵胜燕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燕王喜剧照)

三、酣畅大胜,燕国投降

当栗腹军队到达鄗城,对城墙发起攻势后,赵军将士们听从廉颇的计策,固守不出,并且迸发出了极为恐怖的战斗力。年轻战士们在城墙头与登上城墙的燕军士兵拼杀,老儒张弓搭箭,妇女们积极做好后勤工作。此时的赵军,对比长平之战时的赵军,完全是两个概念。

廉颇见时机一到,他命令手下将领带领部队一部分精锐,从侧面向攻城燕军发动突袭。栗腹得知,并且多加思考,直接分兵面对。

殊不知这支部队仅在佯攻,且战且退,将栗腹分兵部队诱入圈套,随后廉颇率领的精锐赶到,对其部队进行包围绞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败后的燕王喜剧照)

这一幕,在长平之战也曾经上演。只不过被围杀的对象,变成了燕军主力部队。这一败,虽然栗腹还有人数优势,但自己长久攻击城墙没有结果,一场大败让军心涣散,他决定率军撤退。

在逃离之时,还有许多燕军士兵不明身后情况,还在攻击城墙,最终成为了被栗腹抛弃的战场亡魂。而在另一边,正在攻打代郡的卿秦,听闻东路栗腹手握巨大人数优势竟然打败,内心惶恐不已。

栗腹早已撤退,若是自己不撤,当廉颇精锐到达,自己将会被包饺子。无奈之下,他也选择撤退。而此时廉颇与守护代郡的乐乘联手出击,几万赵军追着数十万燕军穷准猛打,燕军在场面上输的甚是狼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燕赵之争插画)

最终栗腹、卿秦被斩,燕王喜仓惶撤退。而这一退,他是眼睁睁的看着燕军几十万士兵被斩杀。他成为了当年的赵括,廉颇成为了当年的白起。在危难之下,他也没有率领部队坚守城池,而是一味求和,丢了五座城池。

面对绝境,赵国举国上下迸发出了对生存的向往,对敌人的极致仇视。他们将自己内心的那团火,倾泄在燕国外敌身上,赢的酣畅淋漓,赢得轰轰烈烈。赵国将士们的作战欲望加上廉颇的战略才能,真正的诠释了,何谓“哀兵必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廉颇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