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陈拙。

我早年看过一档外国综艺,内容简单,但收视率奇高,因为是给人做亲子鉴定。印象中最深的一期,有个黑人妈妈在节目中哭诉,自己被丈夫怀疑出轨,特委屈。

然后她抱出自己和黑人丈夫的两个孩子,全场观众都懵了,因为俩孩子都是白人。

节目的标题也都很炸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节目的标题也都很炸裂

这节目从90年代开始播出,帮上万个父亲辨认,他们的亲生孩子到底是不是自己的,一旦确认非亲生,也就给了他们在法庭上拒付抚养费的理由。有些确认孩子是亲生的,反而父亲悲伤到不得了。

我有位律师朋友告诉我,这样的节目她天天都看,而且要更加离谱。

她叫常问心,是一名律师,办过很多家事案件。

如果有当事人需要起诉自己的至亲,找她就是不错的一种选择。比如抢夺抚养权和遗产继承,电视剧里那些“狗血”情节,就成了她每天在办公室里要遭遇的日常。

她也帮人抢过孩子,对方宁愿净身出户,也要把孩子从妻子身边带走,却在法庭上被告知“你不是孩子亲生父亲。”

她也见识过棘手的遗产案件——当事人父亲去世后,外头的私生子立刻上门要求分家产;‍‍‍‍‍‍

其中还有种最极端的情况,如果父亲去世时私生子年龄太小,按照法律,有的儿女还必须承担起抚养私生子的责任。‍‍‍‍‍‍‍

常问心找到我,想把这些年亲历的家庭纠纷案件,整理成一个系列,就叫【亲密之诉】。

她说这些案子除了表面的狗血,还有更重要的东西需要被看到——每个上法庭的家庭,背后都藏着一段危机四伏的家庭关系。看到这样的悲剧发生,就是在锻炼一个人发现危险,并且处理好家人之间关系的能力。

它能影响人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问心经手的家事案件中,很多人在父母去世后,面临的第一件事,不是消化悲伤情绪,而是被迫和人打官司。

“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冒出个亲戚,来争夺你家房子和存款。哪怕你是独生子女,也有一定概率被抢成功。”

因为大多数家事案件都有个共同特质:它会涉及到一整个家族。所以很多时候,常问心得把自己变成一个人形“亲戚关系计算器”,甭管一家有多少个七大姑八大姨,先分辨清楚再说。

她讲故事有个习惯,讲故事先画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讲故事有个习惯,讲故事先画图

这张图源于一起房产争夺案。

有个女儿照顾母亲多年,给母亲养老送终后,母亲专门留给她的一套房产却差点被抢走了。

而且和她争夺房产的,就是她的侄女。

这侄女在国外定居多年,早已和家中断联,和老人只有血缘,没有感情。但依照法律,侄女确实有资格继承房产。

法庭上,侄女利用办理房产过户过程中的一个疏漏,成功拿到了老人留下的一笔钱。

这个吃亏的当事人,虽然承担了绝大部分照顾母亲的责任,并且手握遗嘱。但是她为了规避可能存在的过户风险,从母亲手里买来了房子。

母亲去世的时候,仍有一部分钱没有付完。这没付完的钱成了侄女可以争取的遗产。

常问心说,普通人的小疏忽,被所谓亲朋利用的情况,实在太多。

有时候哪怕没有没有疏忽,就连一句遗言都可能引起多年的纷争。

常问心曾目睹过一份奇怪的遗书——遗书被撕成两半,第一部分是位老人的遗言;

另一部分则是老人对遗产的分配,她的房子留给儿子,股票和现金留给了自己哥哥。

遗书中有一句,老人在自己哥哥家生活时,遭到了对方家人恶意对待。

儿子怀疑老人并非病死,而是经受刺激后自杀,他打算以遗书为凭证,把自己舅舅告上法庭,要求舅舅退还遗产。

这起案子最终以老人儿子的失败告终,在常问心看来,这个家庭的分崩离析,不只因为遗书中的一句话。只是这句话成为了导火索,让关系本就不好的外甥和舅舅大动干戈。

在此之前,两人出于对家庭“和睦”的维护,这些摩擦一直被搁置着。

老人去世前的本心肯定是好的,既留给孩子家产,也要还自己哥哥照顾多年的恩情。甚至可能是想要化解儿子和哥哥之间的矛盾。可是这样一份没按照流程做任何公证的遗嘱,可以用多种方式解读,反而让两家老死不相往来。

这些矛盾和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常问心也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

但她唯一确定的是,假装矛盾不存在就是最坏的做法。重要的事儿就公证,把话说得越清楚,往后才能越和气。

常问心将在【亲密之诉】这一系列中,记录每个家庭里,被“家和万事兴”掩盖的故事。

她说,希望这些具体的个案,能让更多人看到家庭中每个微小的冲突该如何解决,让一部分人开始更擅长处理和家人的关系,或者仅仅能让一些有相似经历的朋友,能感受到被看见、被触动。

“只要它发挥了案件之外的作用,这份记录就是值得的。”

我决定帮她一起完成【亲密之诉】这一系列的故事。

明晚9:04,常问心将带来【亲密之诉】系列的第一个故事【拆家】:有位80岁的爷爷出轨后,把儿媳告上法庭——他想获得已经死去的儿子的遗产,去和情人生活。

如果你想知道后续,可以提前订好闹钟,明晚咱们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