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3周年纪念日。这天,天下起蒙蒙小雨,来自五湖四海的民众自发手持鲜花来到袁隆平纪念墓园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蝴蝶和鲜花围绕在袁老墓前

早上八点多,袁隆平院士的夫人邓则在亲友的搀扶下,来到墓园祭扫追思。她颤颤巍巍地走到袁老墓前,凝神盯着袁老墓前的照片与鲜花,动情时拿出手帕来掩面哭泣。在邓则陪伴袁老的期间,淅淅沥沥的小雨停止了一会儿。一只蝴蝶不知从何飞来,在墓前围绕了一圈又一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则夫人走后,来自五湖四海的祭拜民众多了起来。他们从湖北、安徽、天津、广东等地赶来,专程来到袁老墓前献上哀思。有的带来了稻谷和携李酒,还有人摆上了一碗米饭、一个魔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一些总是脚步匆忙的外卖小哥,亦是目光虔诚地捧着鲜花,充满敬重地来到墓前带来远方的牵挂。放下鲜花、低头祭拜,再拍照传送给远方下订单的客户……“需要让客户知道,这份思念已经送到了。”小哥这样说着,继而奔往了下一个目的地。

墓前的留言触动人心

在袁隆平纪念墓园,竖立着的一块大石头镌刻了袁老生前写下的一句话:“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一句话,曾经在无数人心中播种下希望,也启发着无数人不畏困难、奋勇向前。

袁老墓前,许多人献上留言卡片。每一张,都寄托着浓浓的思念。有人细碎倾诉着自己的生活和目标,从袁老生前的名言中收获着感悟和力量;也有人送上了稻穗和米饭,期许着飘香的稻谷能送去些许慰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您走的那年,我还是啥也不用考虑就知道干饭的学生,现在都要忙着工作了。爷爷,我想尝试考研,我想做一个更有用的种子……”

“爷爷,您在那边怎么样呀?有没有继续拉琴、好好吃饭。时间过得好快啊……”

“袁爷爷:我们都有好好吃饭,每粒米都没有放过。”

“袁爷爷,邀您共赏五月的花!”

“袁老千古。我会好好吃饭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雨水晕开了卡片上的黑墨,将一笔一划揉进了空气里湿答答的思念之中。来往的人们仿佛具有同样的默契,排队在袁老先生的墓前低头诉说着哀思。

大学生们结伴纪念袁爷爷

一些年轻而充满真挚的面孔大多结伴出现。来自长沙的一名大四学生凛同学今天上午才从北京坐飞机回来,中午到达长沙机场后也没有停歇,邀上了十多位伙伴来到袁隆平纪念墓园。

“我每年都会到袁爷爷这边来看看。今年其他的伙伴也表示很想来祭拜,于是就一起来了。我们都来自长沙不同的大学。”凛同学介绍。即使天空飘着小雨,也丝毫没有扑灭学生们澎湃的心情。凛同学说,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年,但每次来的景象依旧如故。“依然有很多人过来祭拜。这说明我们一直想念着袁爷爷,我们不会忘记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曾经就读于袁老先生任教的湖南农业大学,袁老先生永远是我们的榜样。”一位从事农业相关工作的彭先生和同事结伴来到墓前祭奠。“他离开了他热爱的这片土地,但他的精神仍然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进。”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送别》的歌声响起,有人在墓前低声哼唱,有人在山脚打拍应和,慢慢地传遍了整个唐人万寿园。

潇湘晨报记者曾羽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