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

许若文

问:何为“书卷气”?请用一句话回答。

许若文腹有诗书气自华。

问:古人云:书画当观韵。何以为韵?何以为观?

许若文:我认为黄庭坚这话有二层含意,一是智慧,以原文为例,假如有人要你画出李广将军威武善战的样子,一般画家会画敌人中箭下马的画面,而善画者则是画满弓瞄准胡人快马的画面。前者会直接给予读者答案,而后者则更想将读者带入当事人最为紧张的那一刻,让读者从中找到答案。同一种表达目的,后者会更让人深刻和立体,前者会显得单薄,后者自然更具韵味。二是精神,论语对《诗经》有提到“绘事后素”,也提到“如琢如磨”。人都是难免俗的,古圣先贤也不例外,但他们会尽可能地追求一些更深刻更长久的精神体验。

问:什么是您心中理想的“书卷气”?请列举一二典型案例。

许若文:很多,恩师胡抗美,曾翔,周国城,徐渭米芾等等。我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没有他们也没有如今的我,一步步走到现在,今后也自然会这样走下去。这也是我的理想。

问:看待万物,当“反身而诚”,“书卷气”会扬发其“诚”,抑或会遮蔽其“诚”?

许若文:我尊重有书卷气的人,他们有学识才气,饱读诗书,也有很有生活智慧。与他们相处给人感觉并非做作,而是真诚的。我很难断定两者之间是如何影响的,但这两点都是值我佩服的。

问:姜夔言:“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然舍文无妙。”“书卷气”之所以能够激起您的审美感受,其中是因为什么样的形式组合上的规律与特点?

许若文:首先艺术源于生活,要表达生活与表达感受,作品如果脱离创作者自身的感受是空洞的。在这之上能有更永久深刻的感受自然更好,不过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不断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

问:“作诗妙在含糊,逼真反失奇观”,“书卷气”是否也如此?为何?

许若文:白居易的诗老人孩子也能听得懂,不尽是需要含糊才能有奇观。

问:在《红楼梦》中,宝玉以“清”“浊”区分世间万象,“书卷气”可以代替“清”吗?哪个词汇可以代表“浊”?

许若文:脂砚斋批宝黛是为一体,红楼梦中黛玉有为贾府琐碎操心的时候,宝钗也有内心萌动放下俗见扑蝴蝶的时候,可见宝玉的清浊之说非客观的标准,更倾向主观的褒贬之意,这样的标准容易把自己的世界搞得小小的。我觉得有无“书卷气” 不代表好坏,有自是好,没有也不意味坏。像小孩子写的东西,没有“书卷气”,但也可以有我们学习的地方。

问:艺术上,您追求的理想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它和“书卷气”有没有联系?

许若文:万家争鸣,百花齐放。

问:“书卷气”会影响您的创作状态吗?是如何影响的?

许若文:你前文说:“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然舍文无妙。”,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比让人感觉你是怎么样的会更朴素真实一些。

问:“书卷气”的时代性重要还是超越性重要?

许若文:既又时代性又有超越性会更好,他们之间不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艺术家简介

许若文,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篆刻硕士,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华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硕士,几多趣美术馆馆长,方若书画院院长,广州青年美协副秘书长。

编辑/王绮彤

提问/高妃

审校/赵旭虹

核发/张演钦

责编|王绮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