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日喀则市生态环境系统以“三个结合”为抓手,强化源头监管、自然保护地问题整改、自然保护地可持续管理,开展全覆盖监管,坚决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结合遥感监测,强化自然保护地源头监管。按照生态环境部下发的卫星遥感监测线索,组织各县区分局逐一核查,根据《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监测技术规范》内容,对发现的问题按性质分类、梳理、汇总。通过精准核查,既保障了自然保护区内原住居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又妥善解决了自然保护地保护和合理开发的关系。截至目前,共完成270个卫星遥感点位核查。

结合“绿盾”行动,强化自然保护地问题整改。依托生态环境部“绿盾”专项行动,对照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下发的“绿盾”问题台账,联合相关部门压实整改主体责任,制定整改方案,细化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加大整改监督力度。开展已销号“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回头看”专项检查,按照“自然恢复为主,人工恢复为辅”原则,持续监督后期生态恢复工作。

结合前端规划,强化自然保护地可持续管理。依据《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湿地保护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岗巴县曲登尼玛风景名胜区等总体规划,对景区旅游人员管理、环境卫生、环境保护设施规范化建设落实情况,景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等内容开展监督检查,并将发现的问题反馈至当地主管部门,从生态环境监管角度为各类景区、保护区可持续开发和管理提出了可行性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