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在国军不断的逼迫下,中央红军被迫长征,开始战略转移。但是整个过程非常艰险,除了要面对恶劣的气候环境,更是要遭受敌人的围追堵截。因此,当中央红军成功完成长征这一壮举后,军队数量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由此可见,长征是有多么惨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并不是所有参加长征的队伍都遭遇到如此情况,当时就有一支部队,不仅是第一个抵达陕北,完成长征,其麾下的部队数量也是不减反增。而这支部队就是红四方面军的红25军。为何这支部队可以如此顺利的完成长征任务呢?

红25军的军长是徐海东,政委是吴焕先,于1934年11月收到中央的指示,开始准备长征。当时的红25军处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抵挡国军的进犯。11月11日,红25军正式开始向着陕北进发。一路突破敌人的封锁线,最终在1935年7月抵达陕西。这支部队从最初不到3000人,到最后有近4000人,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那么为何徐海东率领的红25军能做到如此呢?

其一,长征距离短,用时自然就少。

中央红军从离开根据地一直到抵达陕北,整整走了两万五千里,历时一年多。一路途经11个省份,这其中要经历的险阻困难是最多的,那么用时自然就长,损耗也是最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红25军路程仅仅只有1万里,用时只有10个月,一路上也没有遭遇红四方面军的草地,这就让他损失最少。

其二,红25军遭遇的敌人要远远少于其他队伍。

因为国军的主要的注意力都被中央红军吸引,因此将大军都是用到对他们的围追堵截上,中央红军是经历一次次恶战,才得以逐步前进,单单湘江战役就损失了上万战士。如果不是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红军才能够在接下来的长征中戏耍国军,巧妙的突破国军的包围圈。

红25军一路上的对手就要少得多,除了最初的四道封锁线,后面基本没遭遇到大量的国军。一直到陕西才与杨虎城的军队有过交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三,红25军在途中建立革命根据地。

红军之所以能一次次从反围剿后快速恢复,就是依靠革命根据地。但是长征之后,中央红军遭遇到敌人的围追堵截,根本没有精力发展根据地,只能不断前进。因此,一路上一直都在损耗。

而红25军在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后,在途中还建立了一个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在当时,徐海东率领部队与敌人展开游击,不仅粉碎对方的围剿,还发展了实力,就是在那个时候,红25军人数一下子就超过3700人。

其四,红25军路线环境并不恶劣。

红军的其他队伍,人员损耗一方面是在战争中牺牲,另一方面就是途中因为恶劣的环境而牺牲。很多时候,红军战士基本都是要处在饥寒交迫的状态,一路上还要经过大量的山区、雪山、草地,这些恶劣环境造成大量的减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红25军的战事基本没有遭遇到如此境地,别说恶劣环境,就连断粮都只发生一次而已。

其五,徐海东出色的领导才能。

中央红军最开始损失如此惨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当时领导者的错误,因为王明、李德犯了“左”倾错误,这才在湘江战役中损失惨重。后来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后,红军一路上就没有遭受到太大的损失。这就体现出一个英明领导者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徐海东的领导才能也是十分出色,更是骁勇善战,经常能够用很小的代价获得巨大的战果。当时蒋介石甚至对徐海东进行了悬赏,金额更是高达10万大洋。

正是这些原因,红25军第一个完成长征,部队人数也是不减反增。而徐海东在抵达陕北后,也是快速发展实力,建立革命根据地,为中央红军能够顺利扎根陕北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