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牺牲的那一年,只有19岁。在他短暂的人生之旅中,他把一半的生命都奉献给了战场。他来到人世的时间是1929年10月15号,作为家里的男孩子,父母希望他长大了有出息,不要再在穷苦的地方打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少年董存瑞

所意供他读书,但是他们家的钱只能供得起他读一年书。董存瑞和许许多多穷苦家庭的孩子一样,很小就干农活谋生。他们不可能像军阀、买办阶级那样去十里洋场一掷千金挥霍无度品味美味佳肴和仆人成群。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莫过于此。

1931年,日本鬼子入侵中国东三省的时候,董存瑞只有两岁。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起全面侵华战争的时候,董存瑞只有9岁。九岁的董存瑞从此时丧失了所有的天真无邪,从未过上无忧无虑的日子,因为日本鬼子侵入了他的家乡。

9岁的董存瑞看到日本鬼子进了他们村,展开大屠杀,奸淫掳掠无恶不作。许多人在他眼前惨死,包括小孩子和老弱妇孺。每一次大扫荡,都会死一批乡亲,烧毁一批房屋。漫天火光和枪声还有刺刀,让幼小的董存瑞见识到何为人间悲剧,他成熟了,也没了这个年纪该有的稚嫩和天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存瑞见到日本鬼子对无辜的中国老百姓施展各种令人发指的暴行:挖心、活埋、开膛破肚、活剥皮、火烧、滚如汤、挖眼睛等。对他们使用毒气,侮辱杀害妇女。连孕妇也不放过,杀害孕妇及腹中胎儿。不仅使用毒气而且从日军的实验室里研制出的病菌他们还扩散到了村子里,导致不知名瘟疫流行,许多老百姓死于非命。

抢夺老百姓的粮食,抢夺河北的矿场资源,强抓男人去当苦力。老弱妇孺以及青壮年,无一幸免。日本鬼子的暴行还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的,残暴无耻到了极致,他们体内的兽性全部释放了出来,毫不遮掩。

董存瑞只要一想到这些场景,都会从噩梦中惊醒。他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杀死日本鬼子,把他们赶出中国,给老百姓们报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存瑞在11岁的时候就参加了抗日儿童团,并成为儿童团长。根据董存瑞的发小回忆,“董存瑞胆子很大,他在儿童团学会了放哨埋地雷送情报。我们那时候送情报很危险,一般插鸡毛,还有就是放牛粪框子底下。送信的路上,我们胆战心惊,还是孩子嘛。但是董存瑞天不怕地不怕,我们都佩服他”。

虽然那时候的董存瑞是个小孩子,但是也被拉去给日本鬼子当苦力,不是修围墙就是送货物。董存瑞唯一留下的一张照片还是这个时期拍的,贴在所谓的“良民证”上面。

董存瑞胆子不是一般的大,他就利用给日本鬼子跑腿干苦力的时候给八路军站岗放哨传递信息。因为心态稳,从没露出过破绽,所以日本鬼子没有发现。

加入抗日儿童团后第三年,胆大心细的董存瑞掩护了当时担任区委书记的王平同志。王平同志被日本鬼子追捕,董存瑞掩护王平同志逃过一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平很感激董存瑞,有空会来看望他。但可惜,王平同志再次被日本鬼子追捕的时候,为了不让八路军的作战计划被日军得到,拉响手榴弹,壮烈牺牲。

董存瑞对王平同志的牺牲无比悲痛和愤怒,在15岁,他加入了民兵组织,继续抗击日寇。

“不打跑日本鬼子,我绝不罢休!”

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灰溜溜地退出中国大地。日本投降前夕,16岁的董存瑞从民兵变成了一名八路军。解放战争开始,他又变成了一名解放军。

董存瑞在战斗中表现勇猛,他虽然年纪不大,但思想觉悟很高。董存瑞在1947年因为表现突出思想觉悟高,正式成为了一名党员。荣获了毛泽东奖章、勇敢奖章,立下了三次大功,是部队里的战斗模范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8年,董存瑞和战友们接受指令去解放隆化。谁也没有想到,这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战。五月份,董存瑞参加解放隆化的战斗。敌军修筑了桥型暗堡和强大的工事。

董存瑞负责爆炸敌军的桥型暗堡,这个暗堡就在一个关键通道上。由于这座暗堡的阻拦,许多战友们都牺牲了。不论从左边还是右边突击,都无法成功,从两边去冲锋的战友都牺牲在了看不见的枪口之下。

百般无奈之下,身经百战的董存瑞计算出爆破的唯一办法,就是冲过去站在桥型暗堡下面利用自身身高实行爆破。但如此行为,他肯定没有活路。

董存瑞那个当口不知道有没有考虑过生与死的问题,也许考虑过,也许没考虑。也许他心里只有完成作战任务这个想法,也许他看到许多战友牺牲在眼前不忍心,也许他想着这场战役必然是要有人牺牲的。只要上了战场,所有战士都有牺牲的可能性,如果贪生怕死,没必要当兵。也许他想起小时候家乡被日本鬼子蹂躏的惨状,不希望多灾多难的中国老百姓继续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留给董存瑞思考的时间仓促又短暂,他做出的选择是牺牲他自己,成全所有人。他在战友的掩护下匍匐前进到了桥型暗堡下面,然后拿起炸药包站在了桥型暗堡的正下面,大喊一声:“同志们,卧倒!卧倒!快趴下!”

随着一声巨响,董存瑞同志壮烈牺牲。战友们听到他最后的一句话是:“同志们,向着新中国前进!”

这一刻,董存瑞只有19岁。他把向着新中国前进的机会留给了战友们和中国人民。

董存瑞牺牲的消息传到他家人那里,他的父母和妻子声泪俱下。尽管明知道上了战场九死一生,但每次董存瑞出发,家里人都在为他祈福,希望他平平安安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存瑞的妻子卢长岭只有22岁,比董存瑞年长三岁,是父母的包办婚姻让他们成为夫妻。卢长岭和董存瑞感情很深厚,虽然两个人聚少离多,但是董存瑞对妻子温和体贴,他这样一个英雄气派,让卢长岭打心眼里佩服。

卢长岭记得董存瑞最常对她说的一句话是:“如果这次我没有回来,不要等我,找个人改嫁吧!”

卢长岭听到这话总是生气地对董存瑞说:“净说丧气话,我才不!”

虽然以前的人有封建思想,但是董存瑞的父母出乎意料地开明。董存瑞牺牲后,老两口多次让卢长岭改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还年轻,还能找个好对象嫁了,别等了,他一辈子都不会回来了。”

卢长岭听完总是哭,“我不改嫁,他走了,我得替他照顾这个家”。

卢长岭的好意,董存瑞的父母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更加感觉对不住这个好孩子。董存瑞父母托人给卢长岭介绍对象,卢长岭在守丧三年后,终于同意了改嫁。

卢长岭改嫁给了一个老实本分的工人,董存瑞父母拿出钱,像嫁女儿那样把卢长岭送到婆家那里。

“有空多回来看看,有委屈跟我们说,我们永远是一家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卢长岭流着感动的眼泪出嫁了。她时常回来看望董存瑞父母,几年后她生下了一个孩子,可是她自己却因为难产不幸去世。卢长岭的去世让董存瑞父母老泪纵横,他们再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

董存瑞的家人因为董存瑞而自豪、勉励自己,他们都是本分人,他们每年都会去董存瑞墓前祭奠这个19岁就牺牲的英雄。

董存瑞的一个外甥艾冬长大后成为了人民警察。艾冬是在1974年出生的,董存瑞是他的舅舅,尽管他从未见过舅舅董存瑞,但是家里人一直给他讲董存瑞抗日的英雄事迹和在解放战争中的伟大牺牲。

受到红色家教的熏陶,小小年纪的艾冬树立了正确的三观。他从小立志要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帮助的人,崇拜军人,崇拜为人民服务的警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在1995年,21岁的艾冬报考了了北京市公安局。当时他已经有稳定的工作了,但是这一次,北京市公安局难得向社会扩大招收警员。艾冬觉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他没有想过这个岗位虽然看着风光无限但是危险性很大,只认为机会难得,所以报名了。

艾冬被录取了,他辞掉了之前的工作,加入了警察的队伍。因为是社招的民警,艾冬只能先从治安民警做起。艾冬没上过警校,很多专业知识和法律条规是一头雾水。可是他有耐心而且没有面子包袱,不懂得他会虚心请教派出所的前辈们。

艾冬如此爱学习的态度让派出所的民警们都很看好他,上进又虚心的人,到哪里都会受欢迎。难得的是艾冬这个人很有亲和力,他跟同事讲话跟社区的住户们讲话很温和,给人春风化雨的感觉。

艾冬在社区待久了之后,居委会还有群众有事儿首先想到的就是艾冬,大家的关系好像亲戚一样。当了一阵子片儿警之后,艾冬的能力有了很大提升,领导也觉得他是个可塑性很强的人,把他提升为警区警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了警长之后,艾冬深感责任重大。辖区内有人报警,艾冬第一个带着出警。遇到很难侦破的案子,艾冬甚至不回家就住在派出所里研究如何破案。

发现了线索,艾冬可以在凌晨三四点就去蹲守嫌疑人,带着同事们一起抓捕犯人。这种办案态度他持续多年,也因此,身体每况愈下。年轻的时候,身体强健,能熬。随着年纪增大,不服老都不行,要是继续熬夜,身体立马罢工。

难能可贵的是,艾冬并不会把好干的活儿留给自己,而是抢着干最危险的最累的最难的活儿。看到同事们一个个熬得不行了,他总是贴心地对大家说:“你们先歇一会儿,我有事儿了再叫你们!”

艾冬担任警长的那段时间,他们所在的派出所时常受到上级表彰。艾冬和同事们同心同德,办事效率就高。艾冬从来没有忘记他从小立下的志愿是向董存瑞舅舅一样为人民服务。

2003年,艾冬被调去了信访部门。艾冬是干一行爱一行,他来到这个岗位上之后,编写了一册《信访流程手册》,推广到全国。他对同事们说,“信访工作非常重要,这里能听到群众的呼声和心声。我们要用真情换真心,为他们解决困难”。

艾冬对来访的群众很有耐心,时常准备热水和吃的给来访的人。和人交流他尽量少说话,让对方多说话,他负责倾听,然后尽量帮人解决问题。

因为艾冬工作态度端正且热情,他又到了投诉办工作,这个岗位可比信访处那里工作要难一些。他每天都要加班,面对打热线来求助或者投诉的,他很有耐心和热心。经常加班到半夜,就为了不让案子堆积多了处理太慢影响求助对象的生活和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爆发。艾冬处在抗疫第一线,他没有时间回家吃饭甚至。对于疫情的反馈和求助,艾冬是有求必应的。艾冬身体不适可是没有去医院检查,一直坚挺在岗位上,直到2月15号,他实在扛不下去了,急性脑出血,不幸逝世。

艾冬在去世前一天晚上还给同事们发信息,让他们帮忙预订两千个口罩给需要的人。同事们想到这件事感慨万千,难以相信,一个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的人就这样离开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