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中央军委决定,按照各位同志在革命战争时期立下的功劳给所有人评定军衔,这个时候,一名叫陈奇涵的同志获得了一项特殊的权利——自己申报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奇涵

陈奇涵是一名老红军,按照组织上的规定,他的资历完全可以评上将但他却在申报的文件上写下了“中将”的字样。

多年以后,依然有不少后人和历史学家对陈奇涵将军的这段往事津津乐道,他的经历也令许多人啧啧称奇。

那么,陈奇涵将军的人生究竟有着哪些精彩的瞬间呢?军委,最后又给陈奇涵将军授了什么军衔呢?这一切,还要从陈奇涵的青年时代开始说起。

脱下皮鞋穿草鞋

1897年,陈奇涵出生在江西省兴国县的坝南村,靠着聪明的头脑,陈奇涵不仅考上了中国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云南讲武堂,甚至还在张治中将军的引荐下进入了黄埔军校。

当陈奇涵在广州参加学习的时候,他第一次认识了毛主席,当时的毛主席还在广州农民讲习所负责传播革命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奇涵在聆听了几次毛主席主讲的课程以后便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产生了由衷地认同和赞许。

1925年,陈奇涵经过陈赓和许继慎的推荐正式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然而,陈奇涵马上就迎来了一场考验。

1925年5月,蒋介石以整理党务为名开始大肆排除异己,老蒋向所有的国民党工作人员下达通牒:

如果有人同时加入了国民党和共产党,他们必须选择退出其中的一个党派。

当时,陈奇涵在国民党内部享受的待遇是相当不错的,如果他能够乘这个机会加入国民党的队伍,将来迎接他的必然是高官厚禄的待遇。

而且,蒋介石作出这一番整理党务的行动已经充分释放出了一个信号:将来国民党必然会在各种层面上打击和排挤共产党,如果谁选择了共产党也必然会遭到国民党的报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即便是这样,陈奇涵还是决定加入了共产党,他不仅公开声明退出国民党,还辞掉了自己黄埔军校内部担任的军事教官职务。

从此以后,陈奇涵主动脱掉皮鞋,穿上草鞋跟着自己的几个老乡一起回到江西老家做起了共产主义的宣传工作。

几年的时间下来,他不仅将革命的火种播撒到了江西各地的农村,甚至还公开在南昌办起了报纸用最为犀利的语言批判蒋介石和当时的国民党政府。

即便是后来蒋介石背叛革命在全国各地制造“白色恐怖”的氛围时,陈奇涵和他身边的同志们也没有表现出对敌人的一丁点畏惧。

1927年春天,蒋介石曾经向身处江西的陈奇涵发出过任职邀请,只要陈奇涵愿意为国民党服务,老蒋马上就可以将他任命为侍从室主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职务离蒋介石本人几乎是近在咫尺,以后的仕途必然是一帆风顺,许多想要当官的国民党官员对此皆是虚妄求而不得,但陈奇涵却称病推掉了蒋介石的邀请。

与此同时,他却接受了朱德的邀请主动前往南昌担任职务,正因如此,后来陈奇涵也就成为了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当八一南昌起义的枪声打响之后,驻扎在周边的国民党部队几乎瞬间朝南昌聚拢了过来,这个时候,陈奇涵主动担负起了掩护众人撤退的任务。

此后,陈奇涵利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在起义失败以后四处游说成功扩大了革命的队伍。

就这样,等到了井冈山会师的时候,陈奇涵已经成为了根据地里的重要人物了。

毛主席身边的“爱将”

在上了井冈山之后,陈奇涵成为了毛主席最喜欢的一位红军指战员,事实证明,陈奇涵也对得起毛主席对自己的这一份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时期的江西一带经常会有一些啸聚山林的好汉,他们虽然作风十分彪悍,但本质上仍然是一些被国民党政府和反动地主阶级压迫的普通人。

陈奇涵在发现了这一特点之后,便多次亲自去做这些人的工作,在陈奇涵的影响下,不少人都对共产主义革命产生了同情的心理,甚至直接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

当时,江西一带有一个叫洪家三点会的帮会组织,陈奇涵便让一些同志打入其内部,向其宣传“三点无共不成洪”的革命理念。

后来,这支由绿林好汉组成的人马全部加入到了红军的队伍中,被改编成了江西红军第二、第四团。

甚至等到1929年红军从井冈山撤退的时候,陈奇涵都已经为大家事先准备好了落脚点,看到陈奇涵所做出的贡献,毛主席将其评价为“江西农民是运动的一面旗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奇涵除了在宣传战线上是一把好手之外,他还是一个极其有原则的干部,在任何时候他都不会忘记团结所有能够团结的力量来发展革命的事业。

1930年,陈奇涵被调任到了红军军官学校三分校担任教育长的职务,当时陈奇涵就发现一些红军战士在反“围剿”的过程当中对待富农的态度十分粗鲁。

后来,这件事情被远在福建龙岩的毛主席得知,主席并给陈奇涵专门捎去了一封亲笔信。

在信中,毛主席苦口婆心地对陈奇涵教育道:

“你们不要无条件地反富农,不要集中目标攻击富农,要注意对富农的政策。”

在接到了毛主席的信件之后,陈奇涵果然改变了大家在土地革命过程当中所采取的策略。

在此之后,红军在根据地里又赢得了大批民众的支持,陈奇涵能将这个任务完成得如此出色,足见毛主席没有看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4年8月的一天陈奇涵陪同毛主席一起前往江西省长胜县视察工作。

当地的工作人员一看是毛主席来了,便不好意思地笑道:

“主席,你们进村来怎么也不跟我们打个招呼啊!我们也好准备准备呀。”

谁知,毛主席却似乎早就已经看穿了一切,他也笑了笑对前来迎接自己的干部说道:

“为什么要事先打招呼呢?我下来了你们一定是知道的,现在有的干部下乡,生怕别人不知道,这种作风不好啊!”

当天晚上,毛主席在陈奇涵被安排住在了当地的一所旧祠堂内,当地的几名干部非要给毛主席他们安排一顿丰盛的晚饭,但这个要求却被陈奇涵和毛主席拒绝了。

我们只是吃了一碗山芋粥、几个红薯,外加一些萝卜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天,毛主席和同志们因为有急事需要紧急赶往瑞金的中央政府,但大家走到半路才发现了一个尴尬的问题:毛主席昨天没有给地方上的同志交伙食费。

由于大家都已经走到了半道上,很多人都让毛主席继续赶路。

毕竟,地方上的同志们总不会因为一顿饭就对毛主席产生看法,但毛主席自己和同行的陈奇涵却坚持要缴纳这笔伙食费。

因为在他们看来,一行人在抵达长胜县之后所有的吃穿用度全部都是花的公家的钱,既然如此,那么他们就必须要按照苏区的规章制度向公家缴费。

在几人争执了一会儿之后,陈奇涵主动说道:

“主席,这件事情还是交给我去办吧,你们先赶路吧,你们的事情要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在听了陈奇涵的话后,欣慰地看了他一眼说道:

“老陈,这件事情你一定要办好啊!我们大家都是领导干部,在执行制度的时候也要格外严格!”

随后,陈奇涵果然替毛主席转交了前一晚的伙食费和住宿费,而且,当地也按照苏区的规章制度对这笔费用进行了登记。

时至今日,当年用来登记的账册已经成为了革命文物,当人们前往江西瑞金中央革命纪念馆时依然能够看到这件文物。

这件文物不仅向人们展示着老一辈革命家大公无私的精神,也足以说明毛主席在革命历程当中对陈奇涵这位同志的重视和信任。

抗战时期,华北的日军迅速便占领了山西的太原地区,从此以后,他们便多次以太原等地为基地轰炸延安等革命根据地,这个时候,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再次想起了陈奇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军轰炸

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陈奇涵都坚持在陕甘宁边区负责保卫任务,在负责保卫延安的同时,还带领着同志们不断地开发生产条件,清剿附近的土匪和贼寇。

到了抗战结束的时候,延安已经呈现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不仅是延安军民团结一致建设家园的结果,也与陈奇涵的谋划与领导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到了1955年全军进行大授衔的时候,像陈奇涵这样从井冈山时期一路走来的老红军已经不多了。

为了表彰陈奇涵对革命和民族做出的贡献,中央军委决定让陈紫函自己申报军衔。

陈奇涵拒绝当“上将”

当时,中央军委为将校评级定下了一套基本的规则,所有被评为上将的同志都必须在红军时期创建过独立的根据地或是担任过一级的军事主官或政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5年授衔仪式

按照陈奇涵的革命资历来看,他完全可以评得上上将的军衔,因为这三个条件他都是满足的,但陈奇涵却在给中央军委上交的申报文件当中填上了中将的字样。

在详细说明那一栏中,陈奇涵动情地写道:“对我来说,个人职务和地位的高低是一个非常微小的问题。”

当时有很多参加过革命的老同志因为对自己的军衔评定不够满意还在私下里发过牢骚,陈紫函却主动请求让军委的同志们给自己“降级”,其内心的高风亮节由此也可见一斑。

不过,在看到陈奇涵递交的申请文件之后,军委的同志们几乎都被他的坦诚和谦虚给打动了。

他们知道陈奇涵的内心并不看重军衔和功劳,但给陈奇涵评定的军衔其实也是党和军队对他的一种态度。

所以,在经过慎重考虑和谨慎地研究之后,人们还是决定授予陈奇涵上将的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是在成为上将之后,陈奇涵依然表现得较为低调,他也几乎从来不在别人的面前夸耀功勋。

事实上,陈奇涵不仅是我们党早期一位重要的军事指战员,他还是解放军内部大名鼎鼎的“军事大法官”。

由于陈奇涵做事非常讲原则,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组织上特意安排他担任了军事法庭的大法官,正是在陈奇涵的不断研究和努力之下,人民解放军也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军法制度。

他不仅主动制定了一系列的军事法规,甚至还主持了后来沈阳、太原等地对一大批在押日本战犯的审判工作。

正因如此,陈奇涵也被后来的很多人亲切地称为解放军部队当中唯一的一个“军法上将”。

后来,陈奇涵的身体也在工作的过程当中患上了非常严重的疾病,这个时候,即便陈奇涵的意志力再坚强,他也到了该退休的时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陈奇涵不得已选择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从此以后,他便开始专心读书,整理许多与革命历史相关的资料,即便是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要用自己的方式继续发光发热。

陈奇涵将军晚年留下的一大堆历史资料和口述笔记,都已经成为了今天人们研究红军和中央苏区时期历史的重要参考,他的工作所产生的意义是根本无法用金钱和物质来衡量的。

1981年6月19日,陈奇涵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在他去世之后,许多尚在人世的老同志都亲自赶去看望陈奇涵的家人,对于他们来说,陈奇涵不仅是战友,更是榜样!

陈奇涵的一生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一生,当初,他不止一次拥有可以选择拥抱财富和地位的机会,但陈奇涵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拥抱了自己炙热的革命理想。

在面对党和人民对他的肯定时,陈其涵依然表现得不骄不躁、淡泊名利,对于他来说,能够亲眼见证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这已经是最幸福的事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陈奇涵将军并不是人民解放军中战功最为显赫的那一员虎将,但他对人民解放军和民族解放事业所做出的贡献依旧不比任何人逊色。

当人民解放军迈着雄壮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时,人们不约而同唱起的嘹亮军歌便是对陈奇涵将军和无数革命先辈最好的缅怀与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