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5月23日电 (薛宇飞 实习生 陈九九)近日,平安基金旗下平安养老目标日期2045五年持有发布清算报告,意味着这只成立于2021年4月、首个五年封闭期都没结束的养老基金就此画上句号。运作的3年时间,该基金的累计收益率为-17.87%。

加上上述基金,2024年以来,已经有3只养老FOF基金发布了清算报告。同时,今年还有多只养老FOF基金将届满三年运行期,若到时规模未能增加到2亿元人民币以上,也面临着清算风险。

 3年换了4位基金经理

作为一只发起式基金,平安养老目标日期2045五年持有成立于2021年4月20日,合同生效日时的总份额约1290.55万份,其中,平安基金认购1000万份,锁定期为3年。

据基金合同约定,合同生效之日起三年后的对应日,若基金规模低于2亿元人民币的,基金合同自动终止,且不得通过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延续基金合同期限。平安养老目标日期2045五年持有生效之日起三年后的对应日为2024年4月20日。

从近三年的运行情况看,该基金的规模始终没有超过2亿元。在2021年、2022年,平安养老目标日期2045五年持有的规模一直在2000万元左右波动,到2023年,总份额超过4000万份,规模也超4000万元。截至该产品最后一次发布季报,即2024年一季报,该基金的份额、规模分别约为4564.35万份、3864.80万元。最终,在首个五年封闭期还没结束的情况下,该基金就触发了基金合同终止事由,并于近日公布了清算报告。

从收益走势看,在2021年,平安养老目标日期2045五年持有取得不错的收益,到2021年年末累计收益率一度突破15%。进入2022年,收益不断回撤。截至2024年4月19日,该基金的累计收益率为-17.87%。

在基金平台,有投资者在该产品讨论区留言称:“吐血了,一年多了,从来没涨过。”还有投资者称:“幸亏买得少。”中新经纬注意到,该基金运行三年更换了4位基金经理,每位基金经理的任职时长基本在1年及以下,这也被一些投资者吐槽。

亏损的不止普通投资者,认购了该基金份额的平安基金及其员工们也没能赚到钱。根据2023年年报披露,平安养老目标日期2045五年持有共计有3051户投资者。这些投资者中,平安基金所有从业人员共计持有1528.55万份,平安基金持有约1000万份,两者合计占到了超过50%的份额。该基金剩余不到一半的份额,由其他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持有,持有份额约2000万份。

平安养老目标日期2045五年持有基金成立时,平安基金就认购了这1000万份份额,照此计算,运行三年下来,这笔认购约亏损了180万元。根据披露,过去三年,平安基金每年从该产品中拿到的管理费都不超过20万元。

养老FOF规模下降

加上上述产品,2024年以来,已经有3只养老FOF产品清算,另外2只分别是4月份清算的中信保诚养老2035三年持有、1月份清算的浦银安盛养老目标日期2040三年持有。5月14日,鹏华长乐稳健养老目标一年持有也公告称,因出现基金合同终止事由,鹏华基金应按照约定程序终止基金合同,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目前,该只产品尚未发布清算报告。

这4只产品出现清算的原因一样,均是在基金合同生效满三年时资产规模低于2亿元,由此触发基金合同自动终止事由。中新经纬梳理发现,目前正在运行的养老FOF基金中,规模低于2亿元的产品数量不在少数。

成立于2021年6月底的嘉实养老目标日期2045五年持有,成立于2021年8月底的博时养老目标2045五年持有、上银恒泰稳健养老目标一年持有,距离各自基金合同满三年的时间已经不多,而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这3只基金的规模都不足5000万元。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全市场养老目标FOF基金(不同份额合并计算)共计有261只,总规模约698.77亿元;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养老目标FOF基金增加至271只,总规模小幅下降至670.34亿元。以2024年一季度末的数据计算,单只养老目标FOF基金的平均规模仅约为2.47亿元,刚刚超过2亿元的门槛。

中信证券明明研究团队在一份研报中称,股市低迷导致养老产品收益表现不及预期,引发了2022年个人养老金落地以来养老FOF规模出现负增长。据该团队测算,养老FOF投资纯债类资产的占比从2022年底的61.21%下降至2023年三季度末的53.73%,投资权益类(股票+转债)资产的占比从2022年底的31.81%上升至2023年三季度末的40.02%,权益占比高是养老FOF表现不及预期的主要原因。但长期看,中国养老FOF配置权益类资产的比例或仍有小幅上升空间。

年内收益有所回升

中信证券上述研报认为,目前,中国个人养老金产品主要有养老FOF、养老理财、养老保险和养老储蓄四种。随着存款利率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养老储蓄利率或受到波及,考虑到储户对于原属于存款的资金的安全性要求往往更高,因此,在中长期视角下,预计“养老储蓄搬家”将使得养老理财等低风险养老产品迎来增量资金,而养老FOF发展则需要权益市场长期回暖,个人养老市场将进一步分化。

短期看,近段时间以来,养老FOF基金的收益表现得到了提升。截至2024年5月17日,国泰民安养老2040三年今年以来的收益率为16.10%,暂居养老FOF基金年内收益榜首。另外,中欧预见养老目标2045三年持有Y、中欧预见平衡养老三年持有Y今年以来的收益率超过10%,天弘永裕平衡养老目标三年、创金合信宁和平衡养老目标三年等产品今年以来的收益率超过5%。

根据海通证券财富管理总部统计,筛选成立于2024年之前的180只个人养老金基金,截至2024年5月14日,超过85%的产品年内收益为正,平均收益率为1.58%。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薛宇飞:xueyufei@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罗琨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