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水电气高铁票都要开始涨价了,有的地方明涨,有的地方暗涨,但无一例外都被骂了,有一种说法是,这些都是生活必须品,是刚需,这些东西都涨价了还让人怎么活呢?

说起刚需,就不得不提房子。

在之前的很多年里,这俩基本上就是绑定的,刚需的意思就是不买不行,不买过不下去,不买娶不上老婆,不买融入不了城市,不买不是中国人。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刚需上车的好多亏到姥姥家,还有好多烂了尾,郑州那对因为烂尾维权被打的小夫妻还上了热搜,一时间引起很多人的同情。

再到今年,各大城市取消限购,降利率,降首付,以旧换新,有的连落户限制都开始取消了,想尽一切办法让人买房,刚需这个词也没人再提,总体意思就是,只要买,甭管是不是刚需,量大管饱。

刚需变了,确切的说是对刚需的认识变了。

网上有一个段子,曾经以为成绩不好被批评,喜欢的人不喜欢自己,还有友情背叛等等就已经是天大的事,但那不过是因为我们对这个世界认识太过于浅显,相比于漫长的生命,那些只不过是小瑕疵而已。

同样的,刚需也是一样,曾经以为房子是刚需,但当房子跌成白菜价的时候,还有谁去拼命买呢?

水电气是刚需,但真到涨价涨得付不起的时候,你会不会想别的替代的办法呢?

喝不起瓶装水的时候,还有桶装水,喝不起桶装水的时候,还有自来水,自来水涨价喝不起了,还有地下水,山泉水,只要是真刚需,不喝就要死人的时候,总能找到替代品。

就好比都说所谓的大龄剩女婚姻问题不好解决,原因就是不愿意向下兼容,不愿意找比自己条件差的,但如果到了不结婚要死人的地步,婚姻成了真刚需,还有多少人宁愿死也不愿意向下兼容的呢?

看到了,大多数人口中所谓的刚需,都是有替代品的,有替代品就没有到不得不的地步,也就算不得真刚需。

实际上,严格说来,除了吃饭喝水,其他所有的一切算不上刚需。

大多数时候,我们嘴里所说的刚需,都是为了满足过得更好这个目的想象出来的。

比如每天离不开手机一点,夏天离不开空调,冬天离不开暖气,但就在二十年前,手机顶多是用来打电话发短信的,就在三十年前,夏天一把蒲扇就能过了,四十年前,冬天烧个蜂窝煤都属于奢侈品。

不一样过来了吗?

现在这些都成了刚需,离开了就不能活了,真就不能活了吗?其实并不是不能活,只不过活得没那么舒服罢了。

人都是这样,向上走是很开心的,即便走得很费力,也不会有太多抱怨,因为越向上走,见到的风景越好。

一旦向下走,总是很难,因为刹车的力度不好控制,也因为路上的风景失去了惊喜。

上山容易下山难,大概是因为所有的力气都用在向上攀登上面,留给下山刹车的力气不够了。

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轻装前行,去掉所谓的刚需,减轻背上的重量,把所有的力气集中到刹车上。

用尽所有力气走稳每一步,想尽一切办法活下去,这才是下山路上的刚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