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发来短信通知

退还2020年至2021年的核酸检测费

市民怀疑是新型诈骗

这到底是真的假的?

5月21日,话题#医院通知退核酸检测费市民怀疑是诈骗#冲上微博热搜,引起关注。

据报道,近日,有消息称河北廊坊部分市民收到廊坊市人民医院发出的一条短信通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传短信截图

短信显示:“按上级要求退还2020年至2021年核酸检测费。请持身份证于5月20日-6月20日工作日时间到市医院财务部退费。

起初,许多市民对此表示怀疑。担忧这可能是一起诈骗行为。然而,廊坊市人民医院财务部工作人员澄清:这是一则真实的通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卡乐图片摄影/宁颖

医院方面透露,此前已多次发布退费通知,但少有市民前来办理或咨询。工作人员强调,退费政策是根据相关政策要求制定,目的在于让市民获益,是医院的主动举措。

小康头条

,赞1

范围限于在该市医院做过的核酸检测

5月20日,廊坊市民张静(化名)收到了署名为“廊坊市人民医院”发出的关于退还2020年至2021年核酸检测费的短信。“我去年就收到了退费短信,当时还以为是骗人的。”

张静表示,随后她将此事分享到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咨询,得到肯定答案后前往医院进行退费。“拿着身份证就可以去医院退费,给我退了90元现金,是我孩子当时发烧去急诊做的核酸费用。”21日上午,张静已在医院财务部拿到了核酸退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卡乐图片摄影/宁颖

另一位廊坊市民李叶(化名)也表示,自己在去年就收到了退费的短信,以为是假的,结果去医院收费处让工作人员核实信息后就退款了。“是我儿子疫情期间做的核酸,当时交多少就给退多少。”她表示。

廊坊市人民医院工作人员表示,“退核酸费用是真的,拿着对应人员的身份证、出示手机短信就可以。2020年2月12日至2021年2月11日期间在我院发热门诊的检测费用会退。需在发热门诊,有发烧、咳嗽等症状,因上学或者出差等原因来检测的不包含在内。”

廊坊市广阳区卫健局一名工作人员称,对此事并不清楚,目前没有收到相关文件。廊坊市卫健委一名工作人员也表示,对此事并不清楚。廊坊市12345工作人员介绍,这两天接到很多核酸退费的咨询,市医院目前正在分批退费,退费范围仅限在人民医院做过的核酸检测,目前没有收到消息其他医院是否退费。

河北廊坊并非首例

退还核酸检测费用一事在河北并非首例。公开报道显示,2022年3月,秦皇岛市昌黎县审计局曾发布过一则《关于门诊发热患者、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核酸检测费用个人负担部分退费的公告》。

公告称,按照河北省审计厅要求,昌黎县审计局对昌黎县人民医院、昌黎县妇幼保健院和昌黎县中医院2020年2月12日至2021年2月11日门诊发热患者一般排查及检测费用个人负担部分和2020年6月8日至2021年6月30日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核酸检测费用个人负担部分是否应退尽退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上级部门要求,2020年2月12日至2021年2月11日发生的门诊发热患者一般排查、检测费用个人部分应退尽退;2020年6月8日至2021年6月30日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核酸检测费用个人负担部分应退尽退。

公告还称,退费没有次数限制,发生几次退几次。

全国多个城市出台退费政策

据了解,核酸检测退费也曾发生在其他省市

2021年2月,天津卫健委也曾发布核酸检测退费通知,退费范围是“2020年5月7日至2021年2月9日期间的‘应检尽检’核酸检测费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天津卫健委的政策问答中提到,退费人员包括参加本市基本医疗保险,或持有本市身份证或本市户籍的发热门诊患者、新住院患者及其陪护人员(陪护人员需经医疗机构评估确定)。退费时间范围则是因为“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要求,从2020年5月7日发布,上述人员核酸检测所需费用由各地政府承担。而按照天津市防控指挥部要求,从2021年2月10日起各医疗机构免收上述人员核酸检测费用。故退费是退上述期间费用。”退费金额标准为,医保报销部分不再退费,个人支付部分全部退还。

值得注意的是,天津上述方案中提到的可退费时间范围,与廊坊市人民医院发布的时间范围相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卡乐图片摄影/宁颖

此外,广西、新疆等地一些县市也曾发布过退费通知,包括全额退费和差额退费。

小心新型诈骗

这一类短信要谨慎对待

只要收到退费短信就一定是真的吗?此时一定要注意辨别真伪,避免新型诈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警方提醒

★ 核实信息、沉着应对

遇到此类信息要保持冷静,应先从企业、政府的官方网站和电话中核对,以权威渠道为准,不轻信对方。遇到不明事项,可直接找相关政府部门咨询。

★ 涉卡转账、立即停止

正规退费流程一般会以原路返还的形式返给本人缴费账号,凡是退款时要求先期额外支付费用的,都是诈骗!

★ 发觉上当,及时报案

一旦上当受骗,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公安机关或发卡银行做好调查、举证工作。

★ 相互提示,共同预防

平时生活中,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如有入群、下载注册APP、点击链接、提供手机验证码的要求,一律不要轻信。对于陌生电话、短信,尤其是境外号码要高度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来源:小康头条微信公众号综合杭州交通918、红星新闻、新京报、江苏警方

视频:陈思嘉

责编:王芳

审核:武金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