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给嘉定绘制一张运动热点图,那菊园新区无疑是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北水湾体育公园内,晨练夜跑的身影络绎不绝;永新路足球场上,全情投入的球友激情四溢;市民健身驿站里,平日久坐的白领挥汗如雨……在方圆18.61平方公里的菊园新区,“健身是一种生活方式”,这一理念正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并身体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立于1997年的菊园新区,是全区12个街镇中“最年轻”的一个行政区域。2019年8月,菊园新区作为嘉定首个区域入选全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试点名单,先行开展相关规划建设工作。近年来,这个“生活圈”不断“进化”,这其中,体育元素的日渐丰满,是一大亮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围绕“处处可健身、天天想健身、人人会健身”的目标,菊园新区给出了答卷:建有36条健身步道、3个市民健身驿站、1个长者运动健康之家、16片市民球场、70个村居全覆盖市民健身苑点;拥有上海首个体育主题公园,引进全市首家拆装式百姓游泳池和市民沙滩排球场;去年,北水湾体育公园、北水湾公共运动场、永新路足球场、永新路篮球场及3个市民健身驿站共服务近20万人次。

一家健身中心的转型之路

几乎每天,健身爱好者张静都会光顾菊园新区市民健身中心(奥飞特店),“晚上要是来晚了,跑步机上都是人,还得等。”

这家位于嘉唐公路99弄35号的健身中心,总面积4658平方米,设有游泳池、休闲区、健身器材区、瑜伽房、羽毛球场等功能区。每天有将近280人来到这里,这样的客流量对一家中型健身中心来说已属上乘。

“奥飞特刚开业没多久我就在这健身,感觉去年底开始人渐渐多了。”张静的“感觉”其实有据可依。作为社会力量,奥飞特参与了市民健身中心翻建转型,于2023年10月正式更名为菊园新区市民健身中心(奥飞特店)。转型后,不仅会员费下降了,还推出了公益卡,算下来每天只需花五块多。价格降了,服务好了,来的人自然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奥飞特创始人郭帅来自吉林白城,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东麓平原区的白城,“风”用之不竭,“一年两阵风,一次刮半年”。让郭帅没想到的是,凛冽的寒风不仅在他老家肆意妄为,同样“刮”到了他从事的健身行业。这几年,经济下行加之疫情影响,健身房行业坠入凛冬。“奥飞特2018年5月开业,硬件投了1100万元,每月租金、人员经费、水电费等开支40万元。”最难的时候,郭帅用自己买房的钱给员工发工资。

彼时,有人笑侃“十家健身房,九家在跑路”,但郭帅决定“挺过去”。恰好有个利好消息传来:2023年市体育局要在全市新建30个社区市民健身中心,以新建或综合利用形式为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和运营。区体育局会同区相关部门、街镇,在摸底调查、确认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点位申报。奥飞特积极响应,经市体育局评审通过,更名为菊园新区市民健身中心(奥飞特店)。

菊园新区社区服务办主任沈建成告诉记者,菊园新区不断加强资源整合,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事业,成为“最佳合伙人”,引入和运用现代企业制度,创新运行机制,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正是在这一理念驱使下,除了打理菊园新区市民健身中心(奥飞特店),郭帅和他的团队还接手了菊园新区3家市民健身驿站的运维。在他们的专业经营下,重新装修翻新升级后的驿站,配备了有氧、无氧健身器材,还引入了私教服务理念,开设了力量、康复等特色课程,让市民的运动选择更加多样化。

一项体育赛事的升级之路

在高楼大厦间,打一场沙滩排球是什么体验?2019年6月30日,首届菊园新区沙排挑战赛在北水湾体育公园热力上演,人们不用赶去海滩,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沙排的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回头看,这只是一个起点。这项连续举办5年的赛事,不仅已经成为菊园新区的“招牌”,还为嘉定乃至上海的沙排文化注入了持久活力。

边实践边摸索,边摸索边改进,成就了菊园新区沙排挑战赛的升级之路。比如,挑战赛在实践中融入了更容易上手的气排球项目,进一步推动了这项运动的普及。如今,菊园新区已组建12支气排球队伍,吸引近百名排球爱好者参与其中。

海纳百川、文化多元的菊园新区,各种玩家层出不穷。菊园新区社区服务办副主任赵琚告诉记者,他们在一次走访中了解到,属地企业天灵开关厂有一帮飞镖爱好者,“大家印象中飞镖是小众运动,但因为没有年龄限制、不因性别差异,飞镖运动有一大批追随者,其中还有不少残障人士。”经过10余年发展,飞镖已成为嘉定全民健身赛事的一个传统项目,也是菊园品牌体育项目的重要一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尝到办赛“甜头”后,菊园新区结合区域发展定位,引进和培育了越来越多体育赛事,形成城市形象与赛事形象相结合、地区发展与体育事业相结合的赛事发展格局。以举办了8届的科创人才羽毛球邀请赛为例,吸引了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上海航天电子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二研究所等全市12家科研院所的羽毛球爱好者挥拍争锋。作为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的核心功能区,菊园新区有各类科研技术人员5300人左右,持续构建院地合作模式进程中,科创人才羽毛球邀请赛等赛事成为重要载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赛事带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再以全民健身擦亮“科技菊园、品质菊园”底色,从而持续提升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样的发展逻辑,菊园新区深以为然。

2023年,菊园新区举办和参与区级及以上赛事53场,共19124人次参加;举办镇级赛事33场,共2898人次参加;举办村居级赛事98场,共3867人次参加。平均不到两天,就有一项比赛在菊园新区举办。这样的办赛密度,在全市范围内都属罕见。

从“门外汉”到“行内人”,通过办赛,这些年菊园新区在体育圈“广交良友”。比如,与五星体育共同举办沙排挑战赛,赛事专业度、影响力逐年提升;又比如,与上海市飞镖运动协会合力打造飞镖擂台赛,全面提升飞镖运动的社会参与面,探索赛事创新发展路径;再比如,与上海市网球协会共同将“马上网球”打造成向科创人才推广网球运动的重要载体,今年更是成为上海市民网球节重要赛事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往我们主导办赛事,现在我们转向管赛事。”菊园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钱亚萍表示,“通过购买服务、考核评估、监督指导,政府在激发社会办赛热情的同时,大大增加了体育服务供给。”

一个运动社区的“进化”之路

今年4—5月,两大国际赛车赛事在嘉定相继上演:国际汽联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中国大奖赛时隔5年再度回归,国际汽联电动方程式世界锦标赛也首度落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进程中,嘉定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嘉定体育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依托上海国际赛车场、上海市民体育公园等资源,举办一批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文体赛事和节庆活动,打造长三角一流赛事中心、大众体育乐园和城市体育地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达到全市一流、长三角领先。

办赛事,一方面助推了城市发展,另一方面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嘉定要真正迈入“一流”行列,筑牢全民健身的基座至为关键。这方面,菊园新区是践行者之一。

眼下,总建筑面积8355.5平方米的菊园市民体育中心正在加紧施工,预计今年底前对外开放。馆内将设置游泳、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传统场地,也有飞镖、武术、击剑等新兴体育项目设施。这样的大手笔,在全市街镇层面,为数不多。

在政府“过紧日子”的当下,为何还要拿出真金白银,在寸土寸金的地段拓展高品质健身空间?菊园新区进行过一次居民需求调研,结果显示,排名前两位的需求是教育资源和运动场地资源。教育自不必说,大家对于运动场地如此渴求,有点出乎意料。结合菊园区情来看,这又显得情理之中。菊园新区居民平均年龄仅有36岁,“年轻、有活力”,是这个社区最显著的标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多年建设,菊园新区已实现健身设施覆盖全地域,健身网络覆盖全社会。科技元素的植入,使得市民的健身热情进一步释放。在北水湾体育公园智能健身点,市民一边锻炼,一边可以在显示屏上查看锻炼了多少时间、消耗了多少卡路里等数据。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

不断增加体育场地设施的同时,服务水平同步提升。菊园新区现有体育指导员563名,他们进社区、进园区、进企事业单位,提供科学体育指导和服务,去年开展讲座及技能培训363场,服务26429人次。未来,菊园新区还将推广“运动健康共享计划”,实现体医、体教、体企融合发展,创新全民健身活动形式,充分激发城市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菊园新区一直是嘉定科技、品质、生态、宜居的“代言人”,居民安全感和满意度连续多年排全区第一。从体育这个切面来看,这个“第一”绝非偶然。

体育运动的“进化”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对菊园新区来说,“进化”的最终指向,是让生活于此的人,因为体育运动而更健康、更快乐、更热爱生活。

撰稿:陆晓峰

编辑:沈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喜欢就点个“赞”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