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一大清早,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洞桥镇张家垫村种植大户张海平,独自站在一百亩油菜花田里,不紧不慢地操作着无人机对花田浇水。

“定会有个好收成!”正值收割季,看到沉甸甸的油菜籽压弯了一片片花田,张海平笑开了颜,“省里专家给的种子和技术就是不一样,长出来的花好看,结出来的花籽还多。”

抱团发展,花开千树。过去,这片农田由30多户农户各自承包经营,布局凌乱不说,还效益低下。2023年10月土地流转完成,才有了眼前这个接连成片的百亩农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亩油菜花田。海曙区委宣传部供图

如此一片农田怎样玩出“新花样”?借鉴先前探索的经验成果,张家垫村给出的答案是“农文旅融合”。对此,镇村联合邀请浙江省农科院的团队支了一招——种植大片油菜花田。

有了农科院的技术支撑,效果立竿见影,村里很快掀起了花田打卡热潮。3月,油菜花进入盛花期,村里的游客络绎不绝,村民马不停蹄地在路边摆起了摊。这个原本不起眼的村子,短短两个月,吸引3万多人次观光游玩。

小村庄为何引来“大智库”?“在2020年浙江省‘青牛奖’培训班里,我认识了张家垫村党总支书记张云。”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博士项超说,“之后有一天他告诉我,他们村有片农田想打造农旅融合新名片,而所里正好有批新奇特的油菜品种,于是我俩一拍即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亩油菜花田。海曙区委宣传部供图

种子被称为农业“芯片”,正是两个油菜花新品种——“浙样紫”“浙油163”让花田“火出圈”。专业从事油菜研究的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博士倪西源讲起了其中的门道,“浙样紫”紫色油菜颜色鲜艳,且主花序比普通品种长20厘米,花期也比普通品种久一个多星期。

可对于农户来说,好看不能当饭吃。前阵子,镇村两级领导带上张海平走进浙江省农科院商讨事宜,倪西源面对面给张海平算了一笔经济账,“浙油163”黄色油菜会比普通品种早熟7天,可以提早收获,抢占市场早变现,另外在农科院专业指导下,油菜花籽产量会比传统耕种提高20%,再加上农旅产业收益,将有一笔可观的收入。听完,张海平这才舒展了眉头。

此外,张家垫村与浙江省农科院开展党建联建,该院作核所的负责人带领博士团30多人来到村里调研种植效果,并就后续的合作与指导进行协商;为了省级科研成果惠及更多乡村,洞桥镇还与浙江省农科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未来,张家垫村将种好花、榨好油,持续擦亮油菜花田开出的文旅新名片,延伸产业链,让“花经济”常开常艳。“将农业、文化和旅游业进行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在农文旅融合模式下,景观作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联村干部、洞桥镇党委委员程晓云说,通过科技赋能引入景观作物,不仅为农业生产提供经济效益,还为旅游业提供独特的景观资源,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通过创新体验场景,不断拓宽产业边界,推动农文旅更深程度融合,有力促进乡村振兴。”(蔡迪、沙燚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