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被核定为新一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成为全国327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一座科学家纪念馆。记者今天从上海交大获悉,今年下半年,钱馆将在闭馆改造升级后重新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将全新推出一个展览、一个“天宫教室”、一条“钱学森之路”、一面“荣誉墙”、一个理事会、一个联合宣讲团、一个国际论坛以及一系列纪念活动,紧紧围绕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宣传教育和传承弘扬,以新姿态不断创新展览教育,推动文物活化利用,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科学家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说:钱学森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钱学森图书馆将以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为契机,始终围绕一个基地,三个中心的功能定位,坚持政治建馆、学术立馆、人才强馆,努力将钱学森图书馆打造成为研究产出和传播钱学森精神的重镇,树立面向社会活化钱学森文物的枢纽、博物馆大思政课创新实践的典范。”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博物馆钱永刚馆长在“遇见交大”系列发布会上如是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执行馆长李芳介绍,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一直积极探索打造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家纪念馆,围绕文物讲好科学家精神,已经建立起包含论著、文稿、书信、藏书、勋章证书等20余种类别、全面完整的藏品体系。截至2024年2月,藏品总数62492件/套,其中已鉴定等级文物1.6万余件/套。2023年12月,“钱学森的本科毕业证书”“钱学森与蒋英的鸾书(鸳鸯谱)”“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荣誉证书”等12件套馆藏国家一级文物正式公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围绕科学家精神弘扬与传播,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始终牢记建馆使命,将育人功能放在首位,逐步构建起以文物资源活化利用为统领,以科学家精神融入“大思政课”为核心,以“大中小一体化”“校内外一体化”“知信行一体化”为特色的教育体系,开设的《寻访“科学家精神”博物馆“大思政课”》案例曾入选全国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项目,获得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首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等国家级基地荣誉。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还先后推出《选择——钱学森的初心与信仰》《又见钱学森——钱学森110周年诞辰纪念展》等优质原创展览,举行“钱学森精神宣讲团”全国巡讲等活动百余场,积极拓宽科学家精神传播的覆盖面。据统计,2021-2023年,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举行各类教育活动1333场,分众化、主题化、沉浸式地向超过200万人次观众传播科学家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年来,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坚持学术立馆,围绕面向社会开放的公共博物馆和作为上海交通大学的高校博物馆两大功能定位,积极开展博物馆研究、钱学森研究、科学家精神研究、“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等有组织科研工作,并与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等学术机构开展合作研究。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牵头组织召开“新时代钱学森精神的传播价值”等6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出版《钱学森精神读本》《羁绊与归来:钱学森回国历程(1950-1955)》《科学与忠诚:钱学森的人生答卷》学术专著和科普读物21本,发表国内知名期刊论文25篇,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59篇,获得33个课题立项。

新民晚报实习生 查文澜 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