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三彩“小胖马”。

南都讯 记者焦明梁 5月23日,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在深圳开幕。在非遗·老字号·工艺美术馆,众多参展商不仅带来了各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项目的风采展示,更尝试将非遗保护与市场化相结合,为非遗传承注入可持续发展动力。

在洛阳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组织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唐三彩艺术作品展上,除了古色古香的传统唐三彩作品,展区中央小巧可爱的“Q版”唐三彩仕女、唐三彩马等文创产品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看购买。

国家级非遗项目唐三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水旺的儿子高哲介绍,他们所在的朝阳镇南石山村以生产唐三彩闻名,近年来为吸引年轻人关注唐三彩文化,他们开始生产更符合年轻人审美的唐三彩文创作品并通过电商、直播平台销售,其中被称为“小胖马”的唐三彩马尤其受年轻人喜爱。据悉,目前南石山村唐三彩产业年产值超3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光印记”非遗体验材料套装。

而另一家以非遗文创开发闻名的品牌“时光印记”,则在展区带来了“民艺复兴计划”。据其创始人阮同民介绍,包括众多非遗项目在内的传统民间艺术从业者对于产品包装和市场推广方面并不熟悉,导致这些民间艺术难以市场化推广,“民艺复兴计划”旨在与传统民间艺术从业者合作,通过结合艺术特点进行市场化包装推广,使从业者获得收益,为其传承保护提供可持续化的发展路径。

在现场,阮同民展示了被他称为“中国版乐高”的非遗体验材料套装,通过将纸鸢、古法造纸、拓印等非遗项目做成材料包的形式出售,既打通了传统非遗项目进入市场化的链路,又能让孩子们通过动手参与体验的方式学习了解传统非遗文化。阮同民介绍,目前“时光印记”合作开发的非遗或民间手工艺周边产品有七八种,年产值达100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遗·老字号·工艺美术馆。

在馆内,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伞制作技艺(西湖绸伞)、徐州曹氏香包制作技艺等国家级非遗项目也都纷纷亮相,相关传承人也在不同程度地探索非遗保护与市场化相结合的路径。此外,由中国残联、全国妇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发起的残疾妇女就业增收项目“美丽工坊”首次参展文博会,将残疾妇女就业与非遗及传统手工艺传承相结合,也为非遗传承保护探索出一条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