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下午,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创始院长,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张其成中医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级非遗“张一帖”医家第十五代传承人张其成教授,以“《黄帝内经》生命之‘道’”为主题,为北京大学全校师生做了精彩讲座。这也是张其成基金会公益讲堂第六十九讲。

讲座由北京大学哲学系郑开教授主持并致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其成教授的讲座从五个方面解读了《黄帝内经》的生命之“道”,分别是《黄帝内经》的学术地位;黄帝一生的生命密码;“天真”是生命元能量;精-气-神的生命结构;气-阴阳-五行生命模型;

一、张教授介绍了《黄帝内经》的学术地位与意义。《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是中医学最重要的经典,被列入2011年世界记忆名录。《黄帝内经》所代表的中医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中国哲学是“生生之道”,中医学则为“生生之具”,要“体用合一”,即“文化为体,医学为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张教授揭示了黄帝的生命密码。是生命之“道”还可以是养生的原则、方法和要素,强调了导引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养生的根本在于调身、调息与调心。

三、张教授提出“天真”是生命元能量。一个人精气神最旺盛、最和谐的时候就是婴儿时期。所以养生就是要向婴儿学习,就是要“复归于婴儿”,就是要恢复到婴儿那样精气神充足的状态。他举了非常多生动有趣的例子,比如“呼吸的奥秘”“婴儿握固对养生的指导”“天真的哲学意蕴”“长寿的原则”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张教授归纳总结了精、气、神的生命结构。生命有三个要素:精、气、神。生命物质起源于精,生命能量有赖于气,生命活力表现为神。养生有三大法宝:养精、养气、养神。

张教授介绍了WTO的“健康四大基石”,其占身体健康的权重为:合理膳食占25%,适量运动占15%,心理平衡占50%,戒烟限酒占10%。他根据《黄帝内经》以及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四大健康基石,归结出养生的三大法宝———养精、养气、养神。总结了四大养生方法,饮食做到食饮有节,起居做到起居有常,运动做到不妄作劳,精神做到形与神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张教授谈到气-阴阳-五行生命模型。建议学习《黄帝内经》要建立取象运数的思维方法。要建立“气—阴阳—五行”的象数模型,比如中医气一元论—气本论。

张教授介绍了太极图的起源和发展,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精神标识。最早的太极八卦图是明代初年赵撝谦的“天地自然河图”,古太极图则可溯至明代末年的赵仲全。太极图中包含了天、地、人、万物的规律,每一个线条都可以量化,代表了中华民族最形象、最完美、最精准的精神标识。此外,太极图中还体现了儒家、道家、佛家等多种思想,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元性。并进一步阐述了儒、道、佛、医都从各自角度解读了“阴阳调和,五行致中”的生命模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讲座后的互动提问环节,现场气氛热烈,张其成教就临床实践、养生方法、中医现代化培养模式、中医的文化内涵等话题与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