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然而,近期有关某些食品生产企业添加苯甲酸钠防腐剂的报道,再次引发了公众对食品添加剂使用的质疑和关注。

事实上,苯甲酸钠作为一种常见的防腐剂,在食品工业中的使用历史已有数十年。

其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生长,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但是,研究却表明,苯甲酸钠并非完全无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毒理学研究显示,摄入过量的苯甲酸钠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如神经衰弱、皮疹、腹泻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慢性中毒。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和食品法典委员会对苯甲酸钠在食品中的使用剂量作出了明确限制。

出于对公众健康的考虑,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禁止在食品中使用苯甲酸钠。

欧盟于2003年正式禁止在食品中添加这种化学品,美国也于2016年将其列入了被禁用的清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显然,这些决策体现了各国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在这一问题上似乎仍存在一定的疏漏。

目前,国内法规允许在酱油、食醋等调味品中添加一定剂量的苯甲酸钠。

而在对某些企业添加这种添加剂一事的处理上,也缺乏统一的标准。

不可否认,适当使用苯甲酸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产品的保质期,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但从长远来看,企业和政府若是继续纵容这种做法,必将损害公众的健康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旦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其负面影响将是难以估量的。

不过好在,如今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大家拥有了更多吸取知识的平台,公众对于食品添加剂的关注度有所提高。

人们开始审视自己饮食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并积极寻求更加安全、健康的食品选择。

但是,其实在食品生产中合理使用添加剂是行业的普遍做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而为。相关法规和标准对添加剂的使用作出了明确的定义和原则性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以国家标准GB2760为例,该标准系统地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分类、使用要求等。

根据定义,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有意添加的,能改善食品的香味色泽、质构风味或起到防腐等作用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物质。

在使用上,标准强调添加剂必须符合安全性和纯度要求,剂量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并保证添加剂在最终产品中不被过量残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GB2760中列有一份允许使用的添加剂清单,其中就包括了广受争议的苯甲酸钠。

不过,标准同时对苯甲酸钾的使用范围和最大允许添加量作出了具体规定,体现了一定的管控原则。

然而,这样的规定在执行层面似乎仍存在一些漏洞。

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产品的标签上缺乏对添加剂含量的具体标注,消费者难以全面了解其中添加了多少防腐剂等物质。

这不利于公众对产品安全状况的判断,增加了一定的健康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显然,在食品添加剂的监管上,光靠制定标准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标准的贯彻执行。

企业应当恪守相关规定,如实披露产品的添加剂信息,让消费者知晓自己究竟在食用什么东西。同时,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大检查力度,对于标注不规范、过量添加的行为绝不手软。

只有所有环节的参与者都能够严格遵守相关标准,食品安全问题才能真正解决。虽然彻底杜绝添加剂使用的呼声不绝于耳,但现实中这一做法并不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适当添加一些无毒无害的添加剂,不失为延长保质期、改善口感的权宜之计。关键是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使用,而不是滥用。

可以预见,随着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日益重视,监管部门对添加剂标注的要求只会越来越严格。如若不能及时整改,企业不仅将面临声誉和经济损失,更可能因此受到重罚。因此,相关企业理应审时度势,主动转变理念,真正将公众健康利益放在首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在不得不面对食品添加剂的情况下,我们也要提高警惕,认真阅读产品标签,尽可能选择添加剂含量较低或不含添加剂的食品。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当加大科普力度,向公众普及添加剂的知识,使其能够对产品中的化学品有一个基本认识。

而苯甲酸钠作为一种常用防腐剂,其安全性自然也受到了质疑。事实上,对于这种物质的毒性评估,业内并不存在统一定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方面,有研究表明,苯甲酸钠的半数致死剂量超过了食盐等日常食材。也就是说,短期内摄入一定量的苯甲酸钠不会对人体造成致命伤害。

更重要的是,它在体内代谢的过程中不会发生累积,而是被彻底排出体外。从这个角度看,适量使用苯甲酸钠的风险是可以控制的。

只不过,由于目前尚无定论,预防为上的做法是最为谨慎的。毕竟,无论是哪种添加剂,长期摄入都可能产生潜在风险,绝对安全性实属虚妄。

面对这种困境,最权威、最负责任的做法是让公众了解食品安全的相关常识,提升自我防护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有当广大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农残、生物污染等问题有了基本认识,才能做出明智的消费选择,避开潜在的健康隐患。

与此同时,对于那些对食品安全问题不闻不问、唯利是求的企业,社会上必须予以坚决打击。任何危害公众身体健康的行为,都应当受到严惩,绝不手软。

健康权益高于一切,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即便出于一时的经济利益考虑,企业也决不能肆意妄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无论是苯甲酸钠这样的防腐剂,还是其他任何可能涉及健康风险的物质,在使用时都必须极为谨慎。

除了控制添加剂使用剂量,同时也要加强标示说明,让消费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底摄入了什么物质。

当然,最根本的办法还是减少添加剂的使用,发展更加绿色环保的生产工艺。

现有的一些防腐技术虽然可以延长保质期,但其安全隐患却无法彻底杜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企业能够摒弃过度添加剂的陋习,从更加长远的角度考虑生产安全问题,定能为消费者带来满意的产品。

总的来说,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小视。消费者要提高警惕,主动学习相关知识;企业要切实尊重生命,生产绿色无害食品;政府部门也要加大执法力度,构建起严格的监管体系。

只有全社会形成共识,真正将食品安全放在首要位置,这个棘手的难题才能够真正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时代在进步,安全意识也需要与时俱进。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健康、绿色的食品,更离不开各方的共同努力。

让我们担起应尽的责任,用实际行动呼吁食品安全,为自己和子孙后代营造一个安全可靠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