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蔡黄浩、通讯员袁昳6月24月报道:在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前夕,东方网记者走进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缉毒处,遇见了这位被誉为上海公安禁毒工作的“万宝全书” 李芃芃,听“背影英雄”讲述缉毒案件背后的故事。

李芃芃,2009年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法医学系毕业后参加工作至今,扎根禁毒一线,从事过缉毒执法、吸毒人员管控、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禁毒宣传等工作,被誉为上海公安禁毒工作的“万宝全书”。参与侦办全国首例涉“犀牛液”新型毒品特大网络制贩毒案等一批大要案;牵头“禁毒宣教”“平安关爱”等活动,组织各类活动150余次,覆盖群众20余万人;“规范监管”与 “护航发展”并重,保障了全市1万多家相关企业的经营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说:李芃芃在收缴仓库清点核对(上海警方供图)

“一场误会”从毛发检测中破获全国首例“犀牛液”特大网络制贩新型毒品

2018年,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接到举报线索,几名被查获的涉毒嫌疑人精神状态有些异常,但当时用尿检板的检测结果却为阴性。原以为是一场误会时,李芃芃果断提出不同的意见,“他们的状态过于兴奋,现在只能检测五种常见的成分,做不到全覆盖,需要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毛发检测。”果不其然,在嫌疑人的毛发中检测出一种新型物质。

随后,李芃芃率队循线深挖,成功打掉一制贩毒团伙,缴获反应釜(用于化学反应的容器)、多功能反应器等全套制毒设备,缴获色胺类新型毒品260余千克、制毒原料等各类化学品1000余千克。至此,这也是全国首例涉“犀牛液”新型毒品特大网络制贩毒案。之后,这类毒品在上海基本绝迹。

从查论文里的化学方程式,到制毒者伏法

“上头电子烟,又卷土重来了?”李芃芃看着笔记本的旁边摆着一排“电子烟”。以前不法分子在“电子烟”中掺入的是合成大麻素,随着打击力度的加大,现在改换成更具隐蔽性的一类精神药品,必须及时打击。

李芃芃记笔记的习惯与他曾从事法医职业有关,也正是法医的敏感和职业习惯,让他在与新型毒品的较量中有了更敏锐的洞察力。上海市公安局禁毒民警小顾说,李芃芃手边的书经常换,印象最深的两本书是《禁毒学》和《新精神活性物质办案实用手册》。小顾向记者介绍到,一开始他并不理解,直到一起疑似制造毒品的案件,当时,接到线索并查实后,李芃芃带队赶赴现场,在一个小实验室中发现了3个嫌疑人和几本写满了方程式的笔记本。面对破门而入的警察,嫌疑人不以为然,也拒不承认自己生产的是国家管制的新精神活性物质。

当时,嫌疑人是对警察不屑一顾,他们认为我们根本不懂这些密密麻麻的方程式。没想到李芃芃一眼就识别出其中含有苯环,且带有抑制、兴奋、镇痛和致幻作用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几个嫌疑人心理防线被逐一突破,对其制造毒品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小顾说,事后他曾问这类化学药品刚被列管,他怎么连它的分子式都知道了?李芃芃指了指桌上的书说道:“书中自有答案。”

李芃芃向记者表示,因为自己专业的关系,也喜欢在论文中更新知识,发现很多新型毒品的制作原理都是来自于论文中,一些嫌疑人利用实验室制毒,一边售卖成品,一边售卖工艺,对社会危害很大。所以作为一名缉毒警察,我们只有学得更多,才能“知己知彼”。

禁毒路上的“摆渡人”,营商环境中"护航者"

除了缉毒执法外,李芃芃的工作还包括吸毒人员管控、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禁毒宣传等。在吸毒人员管控工作中,李芃芃认识了小季一家。

李芃芃说,初识小季时,小季还是一个11岁的小学生。其父母此前双双吸毒,后来想回归社会时却遇到经济难题。而且,由于从小缺失父母陪伴,小季学习成绩一度落后。李芃芃发动民警们成立了“家教小组”,每周为小季上门补课。在“警察老师”的帮助下,小季顺利地读完了初中、高中、大学专科,小季每年都能收到刑侦总队缉毒处的爱心捐款,直到她参加工作。期间,小季父母在社区的帮助下,学习手工编织课程,能有一门手艺来谋生。而小季在大学毕业后,拥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至此,他们回归了正常生活。

其实,一些化学品本身不是毒品,但却是生产合成毒品的重要辅助原料,被国家纳入严格监管范围。对相关化学品企业,亦有着一套严格的办证备案流程。

前不久,某化学品企业负责人老何向公安机关报案。“喂,110吗?我要报案,我们公司丢失了4桶醋酸酐,大概20升。”

接报后,李芃芃立即联系负责运输该批化学品的司机小王,根据他提供的运输轨迹,沿途查看视频记录。由于运输的路线是由本市运往省外,途经地点众多,工作量巨大。但若这些化学品落入犯罪分子手中,后果将不可想象。在科室民警们分工合作翻看视频20余小时后,终于发现了被遗落在卸货地点的这批化学品,4桶醋酸酐安然无恙。李芃芃立即协调所在地公安机关,妥善处理了这批化学品。事后,所在的化学品企业因监管责任缺失受到行政处罚。“我知道报案就会受到行政处罚,不报案也许什么事都没有,但我依旧选择报案。”因为李警官再三讲过,“防止化学品流落出去,是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我们不能心存丝毫侥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说:李芃芃在办证窗口为化工企业解惑(上海警方供图)

缉毒警察是一支在“刀尖”上行走的队伍,与犯罪分子的较量,往往是生死之搏。他们在接受采访时不能正面出镜,连声音都要经过技术处理,被誉为“背影英雄”。正是有了李芃芃和他的同事们的身披星光,无畏前行,才能守护这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