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为了阻止红军长征的步伐,蒋介石命令四川军阀刘文辉,将红军的必经之地泸定桥炸毁。

接到命令后,刘文辉内心十分煎熬,经过再三考虑,选择不炸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4年,由于第五次反围剿行动失败,红军长征开始。蒋介石知道后,便想尽一切办法想将红军消灭殆尽。

蒋介石没想到的是,红军的行军速度如此迅猛,即便是在恶劣的天气和不利的地形,依然冲破国军的围追堵截,第二年的五月,到达泸定桥

泸定桥,是一座位于四川省泸定县的铁索桥,底下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平常人走在上面,桥身也会晃得厉害,十分危险。

自古以来,泸定桥便是连接川藏两地的咽喉要道,红军长征的途中,泸定桥成为红军必须跨越的天堑。

为了阻止红军继续向前行进,蒋介石命令西康王刘文辉务必要炸毁泸定桥,企图堵死红军的路。

刘文辉并不愿意这么做,其一,他是四川本地人,甚至这座桥对于老百姓,炸了桥相当于失了民心,肯定会被老百姓指着鼻子骂。

其二,虽然蒋介石是自己的上司,但是自己才是四川的地头蛇,如果炸桥,地区经济立马陷入停滞,对于他自己也不是什么好事。

其三,按照蒋介石的部署,刘文辉带着自己的兵去对抗共产党,这无疑会削弱自己的力量,那以后他还拿什么跟别人抗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刘文辉虽是军阀,但对于共产党他是敬佩的,同为军人,红军的血性让他对这个支队伍另眼相看,所以,他自己内心也不忍对红军下狠手。

长官的命令也不好不执行,灵机一动之下,刘文辉想出一则妙计。

泸定桥是铁索桥,桥身结构是由几根网口粗的铁索,道路是由一块块长条木板拼接而成的。

刘文辉命人把木板拆了,只留下几条锁链留在上面,桥下是波涛汹涌的江水,大大增加了红军的行经路线。

这样一来,刘文辉既没有违背蒋介石的命令,又保留了泸定桥的完整性。

当红军得知泸定桥被拆的消息后,并没有放弃渡桥的想法,反而迎难而上,成功渡过了泸定桥。

蒋介石知道后,对刘文辉抗命不遵的行为表示严重的不满,但无奈强龙压不过地头蛇,最终并没有落实惩罚,只是两人之间已经不再信任彼此。

因为没有炸桥,红军方保存实力,对刘文辉一直心存感激,也觉得这个铁骨铮铮的四川男儿不是一个是非不分的人。

抗战全面爆发后,共产党派遣董必武和林伯渠两人去四川游说刘文辉,想让他加入共产党。

虽然刘文辉没有排斥和共产党接触,但也没有立即表明要加入的态度。

不久,中央邀请刘文辉的师长张志和来延安看一看,毛主席亲自接见了张志和,并和他进行了友好的交流。

回到四川后,张志和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都告诉了刘文辉,也让刘文辉进一步认识到真正的共产党到底是什么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件事当然没有瞒过蒋介石,他知道后气急败坏,立马联合其他人想向刘文辉兴师问罪。

刘文辉也不是吃素的,在双方的斡旋下,刘文辉保住自己的职位,但两人心里的嫌隙进一步加大。

1949年,刘文辉正式起义,我军以极小的损失,顺利解放了西康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