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湿气在体内堆积过多时,会感觉到像被湿衣服包裹着一样,这就是中医所讲的“湿重如裹”。到了夏季,湿气容易缠身。

那么,湿气从何而来?4个原因不能忽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饮食过量了

长期过量饮食,可能造成积食,影响消化,从而引起湿气。过量的饮或者食,都会导致饮食积滞肠胃而不化,引起湿气过重。

大家可以试一试,如果某段时间,晚餐吃多了,早晨伸出舌头时会发现有一层白白腻腻的舌苔,这就是因为“食积”而出现的湿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夏天温度高,这时候水果、冰淇淋、冷饮都成为了消暑的利器,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夏日炎炎,人体阳气释放最大,脾胃功能变弱,脾胃被寒所伤,湿邪就来了。

其次,久坐不动

相信很多人到了夏天就不想外出运动了,喜欢窝在家里避暑,其实久坐不动,也会造成脾胃不运,导致湿气过重。

如果你坐半天后,发现脚部有些肿,胃口变差,甚至有呕吐的情况,这是脾胃不足、水湿不化的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者,整天吹冷空调

虽然说夏天吹冷空调可以帮助身体降温,感觉很舒服,但是如果你整天吹冷空调,你可能出现头晕身重的症状,这是因为吹冷空调会使得汗出不畅,水湿弥漫到周身,从而导致湿气加重。

还有,就是一直熬夜

可能有一部分人不知道熬夜也会导致湿气重,人在熬夜的时候,阳气无法潜藏,身体不能得到休养生息,导致脾胃的阳气不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身体湿气重的人,该怎么调理呢?以下2个方法,有帮助!

①选择食疗

祛除湿气,有一个比较简单的食疗方法,那就是“红豆薏米粥”。这款粥里面的“红豆”其实指的是赤小豆。生活中可能有人还分不清赤小豆和红豆,大家可以仔细观察,它们还是有区别的。赤小豆的身形瘦长,红豆颗粒圆满,个头要比赤小豆稍大一些。对于祛湿的效果,赤小豆比红豆要强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薏米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薏苡仁,生薏苡仁和炒薏苡仁,都有祛湿的效果。只是生薏苡仁偏寒凉,如果直接用来煮粥容易伤脾。炒薏苡仁的寒性会减少一些,所以它的祛湿效果会更胜一筹。所以,煮“红豆薏米粥”时要选炒薏苡仁。

炒薏苡仁的方法并不复杂,如果有时间,可以自己动手炒,如果自己不愿意动手,可以去药店买现成的炒薏苡仁。

建议大家在煮红豆薏米粥时,可以适当加一些芡实,味道更丰富,健脾祛湿可以同时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②睡前常泡脚

在中医看来,脚行气血,联脏腑,还能通内外,在脚部有很多的神经末梢和穴位,被人们称为“第二大脑”。脚离心脏最远,血液很难流到脚部,

所以,睡前经常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脚部血管,刺激相应的器官,有利于祛湿排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泡脚时,并不是水温越高越好,一般保持在42度左右为宜,过高会烫伤皮肤,过低祛湿的效果较差。

如果能够在泡脚水里加入一些生姜、艾草、花椒、红花等草本,这些草本中的营养会渗透到体内,帮助祛除体内的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