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第四次战役开始时,毛泽东、彭德怀的着眼点并不在防御上。按他们的筹划,防是局部的,攻是全局的;防是手段,由防御转为反攻和进攻才是目的。

西顶东反,以西线防御为中、东线出击创造条件,再以中、东线出击动摇和瓦解“联合国军”整个部署,是前期战役筹划时提出的基本构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被动形式中争取主动的内容,是这一构想的核心所在。志愿军就是以此为指导开始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作战的。

1、美军的进攻部署

第四次战役分西线、东线两大战场。战役开始时,双方交战行动在汉江以南和北汉江东西两侧展开。

汉江是朝鲜半岛第四大河流。

其上游,分为北汉江和南汉江。当时汉城市区还局限于汉江以北,不像如今的首尔,已发展成为一个夹江而立的特大型城市。汉江从汉城南边流过,径流向西北划出一条弧线,先后有临津江、礼成江汇入,最后注入黄海的江华湾。由汉城朝东,沿江溯流而上,约30公里处为南北汉江的交汇点,江流在此形成一个“Y”字形。北汉江源头在江原道北部的金刚山,径流自北向南,在华川转向西南,经春川、加平、清平里、九岩里汇入汉江。

日本殖民时期,在华川、春川、清平等地筑大坝蓄水,形成了一个个较大的水库。南汉江发源于太白山脉西坡,先是由北流向西南,在忠州附近转向西北,经骊州、杨平,在两江口附近与北汉江汇合。

此次战役,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的布势大致以北汉江为界,该江以西为西线,以东为东线。东线战场左半部分,即横城、砥平里、洪川、原州一带,又称中线。

在西线战场,集中了美军第1、第9军的全部兵力。

第1军由3个师另2个旅编成。战役开始时,以2个师另2个旅为第一梯队,在1号公路(水原至汉城)两侧约30公里正面一线展开,由西至东依次为土耳其旅、美军第25师、第3师和英军第29旅,沿水原至汉城轴线实施主要攻击。另有韩军第1师在乌山里以南为预备队。

第9军由3个师另1个旅编成,战役开始时也是一个梯队部署:以2个师另1个旅在17号公路(安城至京安里)和13号公路(长湖院里至京安里)及其两侧约38公里正面展开,由西到东依次为美军第1骑兵师、英军第27旅、美军第24师,朝汉江以北的礼峰山方向实施主要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有韩军第6师在长湖院里为预备队。

东线战场分左、右两部分。

左半部分又称中线,是美军第10军作战区域。该军由4个师另1个空降团编成,以美军第2师、空降第187团和韩军第8、第5师为第一梯队,在骊州至平昌以东约72公里宽的正面展开,朝横城、洪川方向实施攻击。在其后方的堤川,有美军第7师为预备队。

第10军作战区域以东,即东线战场右半部分,配置韩军2个军团。

第1军团2个师(韩军第7、第3师)朝下珍富里、县里方向实施攻击;第2军团2个师(韩军第9师和首都师)沿东海岸朝江陵发起攻击。

第8集团军总预备队为美军第1陆战师和韩军第11师,分别配置在义城和大田地区。

2、何以以西线为主战场?

李奇微之所以将西线作为此役的主战场,有着多重考虑。

第一个因素是西线美军力量最强。

第8集团军编成内有3个美国陆军军一级建制单位,西线就有2个军——第1军和第9军,下辖4个美军师、2个韩军师、2个英军旅和1个土耳其旅,占“联合国军”中美军兵力的三分之二,英军和土耳其军的全部,不仅数量多,而且战斗力强。

沃克任第8集团军司令时,第1军和第9军是他的老班底。这两个军中,在前一时期作战中遭受损失最大的是第9军编成内的第2师。第三次战役期间,该师被调整到中线,纳入第10军作战序列。

现第1军、第9军所辖的几个美军师,如第1骑兵师、第24师、第25师,以及原在东线的第3师,此前作战中虽然也有损失,但远未达到伤筋动骨的程度,经过迅速整补,已于第三次战役前恢复了元气。

第三次战役开始时,这两个军所属各师大多配置在三八线基本防线之后的二、三线阵地。志愿军突破三八线后,他们未作顽强抵抗即转身后撤,先退到议政府以南、汉江以北的所谓“汉城桥头堡”,接着撤过汉江,最后撤到平泽-安城-长湖院里之线,基本上是全身而退,未经激烈战斗便与志愿军前锋部队脱离了接触。

正因为美军这两个军在第三次战役中未战先退,使得在其当面进攻的志愿军部队普遍反映,他们不是打过三八线的,而是走过三八线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愿军方面统计,第三次战役中,美军第1、第9军布防的汉城方向,除英军第29旅1个坦克营被歼外,没有一个美韩军营级战斗单位被成建制地歼灭。整个战役歼敌数字,算在美英军头上的总共只有1590人,其中毙伤1118人、俘虏471人,是前三个战役中歼敌数最少的。

由于第1、第9军是有组织、有秩序地撤退,除人员在精神上受到一些惊吓外,硬实力损失并不大,各部均建制完整,兵员充实,重装备也大郴带了出来,当其惊魂甫定,站稳阵脚,并得到必要的休整、补充后,便能在短期内重启攻势。

在华盛顿决定不再向朝鲜成建制、大规模增兵的情况下,这两个在战场上仍保持完整战力的军,自然成为美军主攻部队的首选。

东线的美韩军,第三次战役中一度陷于与南下的人民军第2、第5军团在原州一带的缠斗。直到西线发起“霹雳行动”10天之后,左翼美军第10军各师、团才抵达“围捕行动”的攻击出发线,右翼仍是战斗力较弱的韩军部队。如此状况,自然难以担负主攻重任。

3、李奇微的预判

以西线为主战场的另一个因素,是出于对当面情况的研判。

1月23日,第8集团军作战部门向李奇微报告,中国军队在汉城以南的部署,已前伸至骊州至水原的第20号公路,北依汉江,东界南汉江。另据空中侦察报告,中国军队在汉江以南机动频繁,具体配置尚不确定。第1、第9军出动侦察巡逻分队向前方作搜索试探,也没有碰到对方的阵地。李奇微指示再实施强度更大的威力侦察,切实摸清当面情况,这才了解到第1、第9军正面30余公里纵深内没有任何大部队迹象。

针对这一情况,李奇微当即决定:将威力侦察发展为以汉江为目标的全面进攻,因为他已经断定:中国军队在该方向还没有形成坚固防御的部署,在此情况下,美军不仅有能力推进到汉江边,而且可以在那里固守下去。

也就是说,李奇微之所以将主战场放在西线,很大程度上是他确信,美军朝这个方向进攻不会冒太大风险,并且肯定会有所斩获。

此外,西线战场的地形条件也有利于美军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线战场地跨汉江两岸。这里,江河支流纵横,形成一个较大的水网地带,为朝鲜南部著名粮仓。由于时值隆冬季节,河床结冰,地面上冻,不会对美军摩托化、机械化部队行动造成妨碍。反之,这一地区较为发达的公路交通网,还可为美军战场机动提供便利条件。

再者,这一地区靠近海岸,有利于陆海之间的配合。地面部队进攻时,部署在仁川附近海面上的海军大型战舰,可使用舰炮对射程内目标实施有力的火力支援。

另外还有一点,李奇微认为,对手一定不会忘记4个月多前仁川登陆的教训,因而美军还可以“利用敌人的这些忧虑,以海军的佯动来冒充存在着进行登陆的可能”,以分散中朝军队配置于防御正面的兵力。

为此,李奇微向麦克阿瑟提议在海上采取“牵制性行动”,麦克阿瑟慨然应允,派出两栖舰船从釜山起航,佯装将开到仁川地区实施登陆。

在分析西线战场条件时,李奇微还有一个估计:

尽管中国军队希望在汉江南岸保持一个桥头堡阵地,但其指挥员“不会选择背靠着汉江建立防线”,因为背水而阵,对任何一支防御部队来说,都有不言而喻的危险性。”

4、李奇微与麦克阿瑟的分歧

为了达成进攻目的,李奇微在攻击部队作战编组和战术运用方面采取了一些新做法。

在作战编组方面,李奇微采取美军与韩军混合编组方式,在西线,给美军第1、第9军各编入1个韩军师;在中线,给美军第10军编入2个韩军师,这就将4个韩军师直接纳入美军的作战建制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混编,既可弥补美军军一级作战实体编成内师的数量不足的缺陷,又利用在战斗中对韩军部队就近进行传帮带和督战,防止因韩军临阵溃退导致整个战线的动摇。

在攻击战术方面,李奇微做了两点改进:一是改变以往过度依懒公路,进攻时分兵冒进、各自为战的做法,强调抢占山区要点,控制关键地形;各路兵力彼此靠拢,互相掩护,齐头并进,稳扎稳打,保持攻击队形的连续和完整,不给中国军队留下穿插迂回的空隙。

二是针对中国军队火力弱、持续作战能力差的弱点,采取所谓“磁性战术”和“火海战术”,始终与中国军队保持接触,不让其有喘息休整的时间,并通过优势的炮兵、航空兵火力,以及坦克的机动突击力,对乍队阵地进行猛烈的火力打击和兵力突击,大量杀伤消耗其有生力量。

同时,以空军对其后方运输线、物资集散地等重要目标实施猛烈轰炸,断绝后方对前线的供应补充。

进攻发起时,李奇微在作战目标选择上表现得相当谨慎。他认为,这次推进应稳步实施。

为此,他专门致电麦克阿瑟说明其意图,指出:

如果军事上可行,他打算在西线推进到汉江边,在东线推进到永平、横城江陵之线。至于要不要越过汉江、重占汉城,或进一步北上重返三八线,则不在他最初设定的目标范围内。

他解释道,越过汉江风险太大,并非明智之举;占领汉城没有什么军事价值,不值得花很大代价去刻意追求;除非中国军队主动撤至三八线以北,他是不会考虑实施这样的进攻的,因为以他现有的兵力,即使推进到三八线,也难固守下去;既然打过去也守不住,那就无须急着打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军官方战史评价说:

“在李奇微将军看来,从纯军事角度讲,任何现时重占南朝鲜首都的企图都是愚蠢的。占领汉城就会有一条无法徒涉的河流横贯他的防御阵地上,或者位于他的防御阵地之后。因此,除非出现一个出人意料的能抓住并消灭一支敌人主力的战机而附带地重新占领汉城,否则他就让中共占着它。”

这表明,李奇微发动攻势的目的不在于攻城掠地,而在于最大限度地杀伤消耗中朝军队的有生力量。因此,他一开始并没有把打过汉江、重占汉城作为进攻目标。他在作战图上划出的目标线,西起汉江下游,经杨平、横城向东,延伸到东海岸的江陵,恰好位于三七线和三八线之间的地带。

据美军战史称,当李奇微将自己的作战构想报到东京时,麦克阿瑟的感觉是“左右为难”,因为他的胃口比李奇微大得多,他不想将第8集团军的作战范围仅仅局限于汉江以南。

在他心目中,打过汉江,攻取汉城,始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但鉴于此前美军贸然北进吃过大亏,他也不便直截了当地对李奇微的谨慎提出异议,只能违心地表示他理解李奇微的想法,并称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在批复李奇微的报告时,麦克阿瑟尽量字斟句酌,力求在字面上“看起来他对李奇微的计划和想法的一切都是同意的”,甚至在结尾处特意加写了一段对李奇微的溢美之词:

“在过去两周内你所取得的成就,无论是在筹划上还是实施上,都可以说是漂亮无比、令人敬佩的,堪称一位伟大军事家的绝妙传奇。”

尽管如此,麦克阿瑟并没有放弃对李奇微施加影响以体现自己的意图。

他在批复中写道:

“我把你的目的理解为,这次进攻,同时也是为了查明敌人的主阵地防御前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话大有深意,其潜台词是:

第8集团军的进攻不应以汉江为界,如果在汉江以南没有遇到顽强抵抗,那就应当在抵达汉江后继续向北攻进,“直至查清敌人的防线,或者直至证明敌人根本就没有这样一条防线”。

对于李奇微关于“汉城的军事价值实际上等于零”的看法,麦克阿瑟也竭力予以匡正,强调重新夺取汉城对于“联合国军”的意义。

他指出:

虽然汉城的军事价值不大,但从其他角度看,夺取此城的影响仍然不可小觑。首先,汉城是一个重要的补给枢纽,夺取它,就能有效切断中国军队的供给线,对其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其次,汉城自古以来就是韩国都城,具有国家政治中心的地位,对于占据了汉城的一方来说,无疑会产生一种外交上和心理上的优势。

此外,麦克阿瑟还要求李奇微重视对仁川港和金浦机场的夺占,指出:与汉城相比,仁川和金浦的价值更大。

要是能把这些港口、机场设施掌握在美军手里,那将极大地减轻后勤补给方面的困难,并能使空军基地前推,为地面部队提供更多的空中支援。

他提示说:如果仁川和金浦已证明是“手到擒来的猎物”,那就应该立刻把它捞到手。

对麦克阿瑟的上述意见,李奇微表示接受,并据此修改了作战计划,同时仍强调:

“我基本指导思想依然未变,即某一地区本身对于我无足轻重,除非占领这一地区有助于消灭敌军、保存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军战史分析说,作为一种作战概念,麦克阿瑟的构思是“尽可能地向前推进,直到能够到达由后勤供应能力制约的那条力量平衡线为止”,即不到顶点,绝不罢休。而李奇微关注的则是“守住哪条线最符合他的根本作战目的,即以最小的代价消灭最多的敌人”。

5、李奇微的战术何以评价不高?

不难看出,李奇微心中仍有美军此前失败留下的阴影。在筹划进攻时,他十分小心地将此作为前车之鉴,以免重蹈覆辙。他不止一次地将他所筹划的进攻与麦克阿瑟“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总攻势”加以区别,指出“这次推进同上次毫无计划、不顾一切地向鸭绿江突进大不一样”。

他认为,两者之间一个重要区别是整个朝鲜战场上他是唯一的指挥官,而不是过去那样,西线第8集团军沃克指挥,东线第10军由麦克阿瑟通过阿尔蒙德加以遥控,存在两个平行的指挥系统。

对于这一区别,李奇微看得很重,因为这将确保他对朝鲜战场所有“联合国军”部队的控制,使他们能够按他的意图行动,在进攻中相互提供翼侧掩护,防止中国军队从各支部队间隙中穿插进来实施迂回包围。而前几次战役中,中国军队就是利用这些间隙打开缺口而导致“联合国军”全线崩溃的。

对于李奇微的攻击战术,美国战史研究者普遍评价不高,认为他过于谨慎,不敢冒险,平淡无奇,缺乏创意。

贝文·亚历山大写道:

“李奇微照本宣科,坚决采用美国陆军教条主义式的攻击模式”:先由坦克、防空自动武器和大炮轰击山丘高地,在火力掩护下,步兵开始进攻,扫清敌方地面部队,尔后再向下一个攻击目标挺进。在挺进过程中,各部的前锋线都要取齐,始终保持左右两翼部队之间的横向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实战效果表明,这种看起来刻板而平淡的战术,在朝鲜战场上却十分好用,因为它能充分发挥美军特有的火力优势,而使中国军队难以施展迂回渗透、侧后攻击的拿手好戏。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