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妓女黑社会,穷山恶水长镜头。”
地下电影圈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在地下,有个导演专拍这种题材的纪录片,终日和妓女、老鸨、瞎子、傻子、流浪汉“厮混”在一起。
豆瓣上,他的作品部部高分,国外电影节拿奖拿到手软,但在国内的却难逃被删除和禁止,甚至作品在线下放映时,还曾被观众抗议抵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些影像中,有背井离乡,给病重父亲长期汇钱的二十岁妓女;有拿着棍子打流氓的泼辣老鸨;有六十多岁去小旅店找小姐的残疾算命老头;有被曾被哥嫂常年圈养、虐待在猪圈的傻子......
这群人是被主流社会抛弃的人,是游走在江湖,过着刀尖舔血日子的游民。
他撕下了文明社会最后的遮羞布,那些所谓肮脏的、上不了台面的、让人嗤之以鼻的现实被血淋淋地呈现在作品里。
他是徐童,地下禁片之王。

(右为徐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右为徐童)


徐童,1965年出生于北京,父亲徐真是新中国第一代科教片编剧、导演中的佼佼者,专长于动物题材的纪录片。
家庭氛围的感染让徐童也走上父亲的道路,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新闻摄影专业。

(左为幼时徐童,右为徐童父亲徐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为幼时徐童,右为徐童父亲徐真)


出生在北京,出生于导演家庭,出身科班......
这样的徐童原本也可以在主流电影市场好好大展一拳,等着名利双收,怎么也想不到他会深入地下,在社会最底层游走。
这源于他在大学时的一场变故。
大学里的徐童也是班级里的尖子生,专业课拔尖也经常在外拍片子,可以说理论加实操都是佼佼者,于是顺理成章被北京电视台选中。
但变故就发生在毕业前夕,一封匿名举报信将徐童卷入一桩代考事件,由于年代久远,许多事实无法考证,只知道徐童受了罚,学校不予毕业。
从此,徐童就与体制内工作失之交臂,生活在地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谋生,徐童拍过广告,做过印刷,做过平面设计.....那二十年,他一直起起伏伏。
因为没钱,那时他就居住在北京东郊的城乡结合地带。
居住在那里的人鱼龙混杂,都是乞丐、小偷、妓女、流浪汉,徐童与他们喝酒聊天,打发无聊生活,时间一长这个看似格格不入的中传高材生也融入了“游民”这个群体。
“远看艺术家,近看是游民。”
徐童这样说自己。
什么是游民?
学者王学泰将“游民”定义为:
游民有别于草根,他们游离于秩序之外,是脱序的人群,比草根更加边缘化。
生活在底层的草根不叫游民,生活在底层同时颠沛流离的边缘人才称为游民。
在成为游民群体一员之后,徐童一直在写自己的小说《珍宝岛》,这部小说里承载了他二十年来在底层社会的所见所闻。
可文字并不满足徐童的表达欲,2008年,他又再次拿起摄像机,拍了自己第一部纪录片《麦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麦收》讲述的是一个在北京按摩房的妓女辗转于北京和家乡的故事。
主人公苗苗刚满二十岁,在北京,她烟酒不忌,像讨论庄稼一样大肆评论嫖客,她的嫖客都是工地开塔吊的,开铲车的,火车司机......
和嫖客一起吃夜宵,甚至有时还会找鸭子取乐,也会谈恋爱。
而回到老家,她又回归了淳朴的农村女孩,家中有卧病在床的父亲,忙前忙后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弟。
她靠做皮肉生意养活全家,在谋生地和家乡来回切换角色。
这无异于任何一个背井离乡在外奔波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个很辛苦的女孩,为了养活一家人一直在奔波,这种奔波是以出卖自己的身体为代价的,我那时就想一定要把苗苗的故事拍出来。”徐童说。
正是因为徐童不带偏见的看待苗苗,看待和苗苗一起工作的妓女们,把她们当人,她们才对他放心,才可以面对镜头时还无顾忌,还原真实。
《麦收》的放映,人们真正开始了解妓女这个群体,开始对这个群体改观。
徐童也因为《麦收》杀入地下电影界,揽收各大奖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肯定的同时也少不了争议,有人说《麦收》是徐童一生的污点。
被诟病的点在于徐童在未经过片中当事人同意,也没有进行打码处理,甚至曝光了当事人的家庭信息,有人认为徐童以这些妓女的不堪和苦难换取自己事业的成功。
类似于这样的攻击如枪林弹雨一般打向徐童,他百口莫辩,最后《麦收》不再公开放映,删除了网上所有能找到的片源。
但这场声讨并未结束,甚至在后来的徐童片子的放映会上,还会有组织前来抗议。
对于《麦收》这部片子,徐童说得并不多,或许意识到当年自己确实做的有些不妥,又或许他意识到怎么说都会被人揪着不放就干脆不提。
这场闹剧的结局是苗苗结婚生子,而徐童在拍游民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9年,徐童拍摄《算命》。
这部片子是徐童“游民三部曲”系列中的第二部,也是反响最大的一部。
豆瓣评分高达9.2分,好于99%的纪录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算命》采取了章回体的叙事结构,主要拍摄残疾的算命先生厉百程,和她的智障妻子,以及这过程中遇到的其他游民。
厉百程双腿残疾,幼年父母双亡,被兄长虐待,早早就离家流浪。
而他的媳妇石珍珠精神有残疾,生活无法自理,遇到厉百程之前被哥嫂放在猪圈养。
就是这样一对苦命人相互搀扶,勉强过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原本以为这又是一部感人的《隐入尘烟》,但现实并没有那么多浪漫主义。
问厉百程为什么娶石珍珠,他说了这几个字:
“贫不择妻,寒不择衣,慌不择路,饥不择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初娶石珍珠只是为了解决生理需求,六十多岁的他依然会到小旅店找小姐快活。但另一方面,厉百程确实给了石珍珠一个家,不然被哥嫂虐待的她早死在了猪圈里。
徐童镜头下的游民就是如此,善恶并存,利益为重,义字当先。
他们身上有股原始社会里才有的野蛮血性。
《算命》里出现的一个老鸨完全诠释了游民身上的野蛮血性,她叫唐小雁。
当时她正好在厉百程那里算命,被徐童记录了下来,后来徐童跟拍她,她鲜明的个性造成的强烈视觉和戏剧冲突,让她在《算命》里的镜头占很大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镜头里的唐小雁是按摩房的老板娘,说白了就是老鸨,她有东北女人的泼辣,能追着流氓打,一言不合就打电话摇人。
这种野蛮劲儿和江湖气徐童身上也有,所以他才能与游民们朋友相称。
他是真正地融入游民群体,以游民的眼光去观察游民,没有偏见,没有怜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算命》放映后,许多观众要给厉百程一家捐款,徐童就把每笔账记在一张白纸上,再给到厉百程。
唐小雁的按摩房被人举报进了局子,虎落平阳被犬欺,没有一个人愿意帮她,最后是徐童把自己车抵押,凑了7万元把小雁捞了出来。
那时他们才认识两个月。
“从那开始,我就觉得,甭管这人怎么着,就是豁出去我的命,我也一定要帮助他。”唐小雁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那以后,徐童和唐小雁就建立了稳固的友谊,以他们的话来说,就是哥们儿。
而徐童的“游民三部曲”系列第三部,《老唐头》就此诞生,关于唐氏世界的片子也就此开始。
徐童跟着唐小雁回了东北,在她家待了一个冬天,甚至也成为这家中一员。
《老唐头》是拍唐小雁的父亲,《四哥》是拍唐小雁的四哥,《两把铁锹》是拍唐小雁的三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童获得了唐小雁一家的信任,甚至老唐头有次跟家人吵架,还对着拿摄像机的徐童说话,让他评评理。
而唐小雁也因为徐童改变了人生,她跟着徐童参加各种电影节,甚至上了《锵锵三人行》。
在那期《锵锵三人行》中,本来主角是徐童,最后片子出来,唐小雁成为主讲人,徐童就静静听着,他让目光聚焦在这个命运多舛的女人身上。
如今的唐小雁成为了徐童的左右手,她拿起摄像机,做起了制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徐童与其他纪录片导演的不同之处,他不光是旁观者,他也是参与者,他也是游民,他们像战壕里的战友,互相信任,互相成全,这是游民之间的情义。
2013年拍摄完《四哥》,徐童就决定不再拍这类禁忌题材。
四哥是真正走江湖的人,他是唐小雁的表哥,是一个职业小偷,曾多次入狱。
徐童用黑白影像记录下四哥的“日常江湖”和他回忆的狱中岁月。
《四哥》如果大规模放映可能会让他再次入狱,这类题材让徐童遭受非议的同时,也面对着道德和法律的困境,所以他收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如今年近六十的徐童,正在把自己十多年前写的小说《珍宝岛》拍成电影,准备上映,仿佛一切回到原点,回到他在北京西郊的出租房里。
如今他的纪录片,在各个网站上,被删除,被上传,再被删除,再被上传,如此循环往复,如野草一般生生不息。
我想这是因为他的纪录片,展现了中国社会B面,这群最底层、最边缘的群体,是真正地在讨论人性的复杂。
他片中的人物狡猾、好色、锱铢必较,睚眦必报,但同时他们又有情有义、肝胆相照、野蛮生长。
在《算命》里,看着风餐露宿的乞丐,徐童用颇具匠气的高姿态,问了一句:
“这些人活着,一点乐趣没有,为了什么呢?”
听到这话的厉百程生气地说:“这话说的,人没乐趣就不活着呀?这话说的,太无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的,对于一些人来说,活着就是全部的意义。
徐童改变了一些游民,而游民也改变了徐童。
他曾说是苗苗、厉百程这些人救了他,把他从灰暗和恐惧中拉了出来。
徐童纪录片的意义就是追寻生命的意义、活着的意义。
那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用他本人的一句话来说就是: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和命运抗争的那一口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希望本资源对您有用~
如果您喜欢本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