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近4亿国人出行,挥军启航为全球出行低碳化提供中国方案,电动两轮车正在开创之前未曾想过的“大场面”,成为中国智造的全球硬通货。

然而,从野蛮生长到如今的高质量发展,行业又将如何越级转变,在拥抱新消费时代的国内市场、群雄并起的全球竞争中找到正确的航向?

最近,行业头部品牌绿源给出了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备受瞩目的绿源集团控股2023年度业绩交流会中,绿源发布了令业界震撼的增长数据:年营收首次突破50.83亿人民币大关,毛利高达6.81亿人民币,同比猛增21.4%,毛利率呈现出逐年攀升的趋势,从2022年的11.7%稳步提升至2023年的13.4%。

在政策红利渐去的背景下,绿源式的“量利齐升”再度延续,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显得格外夺目,不仅极大振奋当下的行业士气,也再度映射出科技创新力对长效增长的强力支撑,为行业未来发展指明航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球出行变革的底层,就是科技竞争。而深耕科技创新,是绿源多年持续屹立于行业顶峰的关键。

尤其在“ALL IN液冷”的战略蓝图指引下,绿源近年来更持续加码研发,坚定地走底层技术创新路线,2023年研发投入增幅高达25.8%,截至2024年末累计获得专利近500项,尤其在发明专利方面领先行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绿源2023年不仅接连在液冷2.0系统、固态化电气系统和数字化电池技术等关键“三电”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同时也引入IPD集成开发体系,通过车架平台化、动力平台化和零部件通用化等创新措施,实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20%,生产装配效率提升30%,实现了核心技术创新与智造提升的共振,为高增长奠定了由内而外的坚持基础,不断为“一部车 骑10年”注入新的科技智造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恰如中国智造崛起于全球市场的领先之道。

可以说,绿源式的坚守完全符合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以液冷技术带来革命性突破、以生产体系转变实现创新性配置,最终实现对电动两轮车耐用时代的引领,也让绿源新车备受用户青睐。如绿源S70等旗舰车型,更是凭借PCDS(私人定制设计系统)和数字化电池养护系统等尖端技术的完美结合,助力用户出行体验全面升级,成为行业销量与口碑经久不衰的超级爆品,全年出货近20万台,成为绿源量利齐升的缩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绿源液冷科技的突破是从0到1的“关键一跃”,那么如何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从1到100的量变增长,就是对绿源的“技术型”增长路径的探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般来说,科技成果从发明到规模化、产业化,一般需求长时间反复验证,以及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投入,这是很多企业都不愿触碰的“中间地带”,因而也被称为“达尔文死海”。

回顾绿源的液冷科技发展之路,绝非一蹴而就,而是从用户痛点需求出发,历经多年摸索、研发、市场认证以及迭代创新,最终实现“理论照进现实”的成果转化,成功飞越“达尔文死海”,为“一部车 骑10年”打破核心难点,推动“第二代电动车”时代的加速到来。

迄今,绿源已经构建了液冷电机、固态电气系统、安全驾驶系统、数字化电池养护系统以及智能互联系统在内的五大关键技术自研系统。每项成果的问世与投入使用,都是绿源长期坚持深耕科技研发的说明,也论证了那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创新没有捷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比当下圈内大量品牌仅有“一把武器”来说,坚持技术长期主义的绿源,着实有太多能拿出手的武器来从容面对竞争,并通过科技智造成果的快速迭代,持续拓宽领先优势,领跑未来市场。

同时,绿源也紧密围绕“一部车 骑10年”战略定位,以年轻化视角不断探索品牌营销创新,在综艺营销、体育营销、新零售以及渠道等维度同步发力,打通用户认知与绿源领先科技智造的“最后一公里”,最终成就绿源2023年狂飙式的增量奇迹。

结 语

“量利齐升”的背后,不仅是绿源坚持科技长期主义的必然结果,也是其领跑未来竞争的全新起点。对中国电动两轮车来说,绿源也以这样一份耀眼的成绩单,为行业指明了穿越发展迷雾的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