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推出向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的高关税时,美国汽车企业们是忧虑的。

他们的车企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说过,如果美国执意要对中国电动汽车下手,那么他们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发展,也或许会受到一定的反制影响。

然而让所有人都意外的是,我们还没有出手对他们进行同等的限制,美专家的一番话就揭开了美国车企不愿意相信的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美国CNBC网站报道的信息显示,知名汽车行业分析专家约翰·墨菲在美国汽车媒体协会上公开喊话,要让美国车企尽早的从中国市场上开始撤退。其中特意的强调了美国汽车三大巨头,通用、福特以及斯特兰蒂斯。

而他之所以认为美国的车企需要撤退有两点原因。

其一是,在全球的电动汽车市场上,中国汽车的品牌已经是全球的“老大”了,想要在本身就掌握优势的情况下,在中国市场上和中国的电动汽车品牌竞争,这是一个相当艰难的事情。而且,现在也恰好是燃油车转型电动汽车的关键时刻,美国车企更加没有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这一点该美国专家说得没有错。

以CNBC整理的消息来看,通用汽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2015年开始就出现了下滑,到去年只剩下了8.6%。无独有偶,就连斯特兰蒂斯在2022年的时候也宣布,他们在中国市场上就保留JEEP品牌的进口业务。

很明显,当下美国汽车在中国市场上颓势尽显,如果不撤离的话或许需要像特斯拉那样,在中国市场上换一个“汽车玩法”。但就算是如此,或许他们也难以逾越这位专家说的另外一方面“鸿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上述的理论之外,约翰·墨菲还提到了另外一个关键点。在他看来中国市场上的消费者对于自己本土的汽车品牌相当“忠心”,这是因为中国本土品牌的汽车竞争力在不断的加强。另外,在美国对进口中国电动汽车又开始实施高昂的关税征收之后,中国消费者对于本土品牌的忠心程度变得更高了。

言下之意就是,在美国推动中国电动汽车“惩罚性”关税的背景下,美国汽车已经逐渐在中国的消费者当中失去了民心。相反,大家更愿意自发的支持国产品牌,以此对抗美国对华电动汽车征收的高关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会出现这个情况是显而易见的,自从当初华为麒麟芯片不能被台积电自由代工,以及国内企业禁止获得美半导体技术先进设备等等的阴影之下,国内的市场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多的中国厂商们,以及中国市场上的消费者们认为,选择国产的会更不容易被卡脖子。

而且最重要的是,如果我们支持了国产,那么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让国内各个供应链都发展得如火如荼。这一点在当下华为的身上就有了明显的体现,例如在英伟达的先进芯片被限,国内厂商一改之前的态度,加码对国产芯的采购等等。

同理,放在电动汽车上来说也是一样,他们既然不愿意对我们敞开海外市场的怀抱,那么我们国内的消费者会用自己的方式,让他们经历在中国市场上的艰难。或许到以后,不是他们要不要尽早地撤离中国市场,而是在销量和利润都不断下滑的时候,他们只能被迫撤离中国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种情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都不需要对等的反制了。

一来,我们对中国的汽车品牌越来越忠心,这就导致海外的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上没有太大的竞争实力。在自发的“反制”之下,还轮不到官方出手。二来中国电动汽车的优势已成为定局,在领先这么多的情况下,哪怕是我们不用出手对等反制,他们也难以追赶上中国的电动汽车发展。

三来,从燃油车转型到电动汽车,并不是我们一个国家就能搞好的事情。毕竟,大家在这方面需要共同的协作来保护我们的地球。这想必也是为什么在美、欧相继推出了对中国电动汽车加收关税的举措之下,我们还愿意给机会在谈判桌上进一步的洽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不需要对等反制并不代表我们就真的不会对等反制。

因为当下美国这样的做法,只是过度的保护主义,以及进一步打算遏制中国电动汽车在全球市场上的发展,这对于我们国内的企业来说毫无公平性可言。如此歧视性的做法,我们不应该放任,毕竟我们需要敦促美国遵守市场以及国际贸易规则,以及我们要捍卫中国车企在全球市场上的利益。

另外,美国这种“只许州官放火”的操作本就饱受诟病。想必大家都知道,在补贴上而言,美国才是补贴的大户。例如说芯片补贴上,他们就拿出了高昂的补贴资金,在这个时候他们怎么就不觉得是自己的补贴破坏了全球供应链?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纠正他们错误的做法,不能任由他们用霸权主义干预全球新能源资源的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关键的是,我们不能放任他们“抹黑”中国的电动汽车品牌。看上去,美国这样的操作似乎只是禁止了中国电动汽车更多进入到美国市场上的机会。但实际上连锁反应很明显,尤其是在他们不断炒作“中国电动汽车产能过剩”、“中国的电动汽车犹如带了iPhone的轮子”等等言论之下,有一些国家对中国电动汽车品牌颇有看法。除此之外,还因为这样的高关税限制,让中国汽车产业链上的企业在海外设厂尤为艰难,如之前的国轩高科子公司,在美投资设厂就遭遇了重重的阻碍。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反制相当有必要。但就目前而言,美国车企不断的丧失中国市场竞争力之下,已经尝到了一点苦头。只要他们能及时的醒悟过来,也不必闹到那么僵的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在你们看来目前是时候进入到反制阶段吗?如果反制,那么美国专家的分析,或许会让美国车企更加头疼。对此,欢迎大家留言评论、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