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者按

仙居,是中国万年文化史及世界稻作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今年恰逢仙居下汤遗址发现40周年,为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下汤遗址发现40年来的光辉岁月,讲好万年仙居文化故事。仙居发布推出“仙居文化影响力传播工程”专栏,开设“下汤遗址发现40周年”子栏目,集中宣传展示仙居文化发展成果,增强文化自信自强,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为打造“四个仙居”、建设现代化中国山水画城市更多标志性成果营造浓厚氛围。

今天

仙居下汤遗址的文物天团”

闪亮登场啦!

跟着小布一睹为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筒形罐

口径12.6厘米 高13.2厘米

2018年浙江省仙居下汤遗址出土

大家好,我是1号嘉宾“小红陶”。我的材质是泥质夹细砂,外表穿着红色陶衣,颜色均匀,可有光泽感了!我的“脑门”安装着对称的“小耳朵”,就问你精致不精致!我可是下汤遗址的特色器型,其他遗址可不曾见过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筒形罐

口径14厘米 高18厘米

2018年浙江省仙居下汤遗址出土

大家好,我是2号嘉宾“大同”。我因形似筒,被称为筒形罐,也是下汤遗址特有器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圈底罐

口径9.4厘米 高12.8厘米

2018年浙江省仙居下汤遗址出土

大家好,我是3号嘉宾“小菱格”。我的材质是泥质夹细砂,穿红衣,唇部涂着红彩带,口沿下刻还划了一周斜向交错的菱格纹,形似篱笆栅栏,菱格纹下缘施一周弦纹和戳印短线纹,可有特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圈足碗

口径13厘米 高6厘米

2018年浙江省仙居下汤遗址出土

大家好,我是4号嘉宾“小耳朵”。我的材质是泥质夹细砂,弧壁,器型规整,圈足。我和梵高有个共同点,那就我们都只有一只“小耳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底盘

口径约27.5厘米 高10厘米

2018年浙江省仙居下汤遗址出土

大家好,我是5号嘉宾“平安”。我的材质是泥质夹细砂,穿红衣。我是个风格稳重的“大哥”了,平底,盘口加厚呈垂棱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口盆

口径26厘米 高8.3厘米

2018年浙江省仙居下汤遗址出土

大家好,我是6号嘉宾“彩霞”。我的材质是泥质夹细砂,敛口,外穿红衣,唇部施红彩,内壁施黄衣,制作可是比较讲究、不多见的!我的内壁附着残留物,功能或与其他大口盆不同。当然,你也可能见有陶盆内壁施黑衣、白衣等等的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圈足罐

口径21.7厘米 高27.7厘米

2018年浙江省仙居下汤遗址出土

大家好,我是7号嘉宾“圈圈”。我的材质是泥质夹细砂,折沿、圈足,圈足上镂孔为倒“T”形。我可反映了上山陶器不同时间段多样的装饰手法和审美,快看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圈足罐⑧

口径22.4厘米 高23.1厘米

2018年浙江省仙居下汤遗址出土

大家好,我是8号嘉宾“大嘴”。我有一个大口,腹壁逐渐内收呈杯状,小圈足,是下汤遗址特有器型,其他地区可少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圈足罐⑨

口径10.8厘米 高21.1厘米

2018年浙江省仙居下汤遗址出土

大家好,我是9号嘉宾“潮潮”。我的材质是泥质夹细砂,折沿、圈足,口沿内外涂红色彩带,口沿外侧还安装了横錾耳并刻划斜线,圈足上镂孔。我这种罐形制及装饰手法,在下汤遗址可流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圈足罐⑩

口径11厘米 高18.8厘米

2018年浙江省仙居下汤遗址出土

大家好,我是10号嘉宾“全全”。我的材质是泥质夹细砂,我可不穿红衣,我就穿一层黄褐色陶浆,口沿内外及颈部涂着红彩,口沿下刻划斜线纹,红彩下缘为一周弦纹,并于弦纹下部刻划短斜线,圈足戳印一圈镂孔。看我就够了!我将下汤遗址陶器的装饰手法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览无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磨盘、磨石⑪

通体边长50厘米左右 厚约13厘米

2015年浙江省仙居下汤遗址出土

大家好,我是11号嘉宾“石嬷嬷”。我的材质是灰黄色砂岩,平面近似圆角方形,边不规整,整器非常厚重;使用面对角形成一条隆起的脊线,两侧稍低,使用痕迹明显。出土时平放于坑中。我的大量使用,反映了上山时期农业加工的发达繁盛。不愧是我~

下汤遗址发现于1984年,是最早发现的上山文化遗址,是远古中华最早出现的定居村落之一,是我国早期农业社会和早期村落形态的“化石” 。1989年,被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2018年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正式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遗址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120米,外围存在环壕,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存高墩部分为遗址的中心,文化层堆积厚达2米,包含上山文化(距今10000~8500年)、跨湖桥文化(距今8000~7000年)、河姆渡文化(距今7000~6000年)、好川文化(距今4500~4000年)四大阶段,以上山文化时期遗存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汤遗址年代跨度大,文化序列全,是万年浙江的缩影,是构建浙江特别是钱塘江以南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的“标尺” ,是目前保存最完整、文化内涵最丰富、开发利用最具潜力的上山文化遗址。

仙居下汤遗址“文物天团”

你最PICK哪一个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声明:转载稿件,请注明出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汤遗址发现40周年丨下汤“文物天团”灿烂!你最爱哪一个?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下汤遗址发现40周年丨下汤“文物天团”灿烂!你最爱哪一个?①

仙居县传媒中心

内容:仙居县博物馆

编辑:徐丽亚 项展宏 陶峰

责编:张永江

审核:吴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