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8日,由国家档案局提名申报的“成都老茶馆档案”“德格印经院院藏雕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这是四川首次有项目入选此名录。

其中,“成都老茶馆档案”收录了1903年到1949年期间,有关成都老茶馆日常经营、管理的珍贵原件,有手稿、图表、照片、印刷品等共计6345件,不仅全方位记录了近代成都老茶馆的活色生香,更反映出茶馆与城市的共生共融,以及茶馆文化滋养的人文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慈寺内的茶馆(中国西部图片库/袁博)

小茶馆 大时代

小茶馆 大时代

很难想象,一百多年前,居然就有“成都老茶馆相关档案”,而且保存这么齐全——从茶馆日常经营类档案、政府管理类档案到行业协会管理类档案。

“成都老茶馆相关档案”中,既有茶馆经营的日常,如申请登记证和营业执照、租约合同;也有政府、行业协会的管理,如茶馆数量统计、售茶定价等。

这批档案见证了近代茶文化的发展和城市的变迁,全方位反映了老茶馆在休闲娱乐、信息交换、商品贸易、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的多元功能,是研究城市发展的珍贵史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民公园鹤鸣茶馆(中国西部图片库/黄茜)

《成都通览》记载,1909年,成都街巷有516条,茶馆就有454家。档案中,1929年“四川省会警察局”的统计表显示,当时成都的茶馆已达641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音阁盖碗茶(中国西部图片库/黄茜)

成都籍历史学家、澳门大学讲席教授王笛曾对这批档案进行过深入研究,并据此完成著作《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

他认为,通过茶馆,不仅可以看到城市的发展,还能从背后的细节中重构大众的日常生活。走进普通人的生活,不仅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普通读者认识自我、关注历史研究的重要途径,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

川 茶 记 忆

川 茶 记 忆

荼(音tu)

茶从被发现并利用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不同历史时期的“茶”字或对茶的称谓不同。就茶名而言,代表“茶”意义的名词就有30多个,如茶、荼、苦荼、槚、葭、蔎、荈、诧、茗、皋芦、瓜芦、茗菜、苦茶等。

“荼”字最早出现于《诗经》。古文中“荼”字的含义较多,有指野菜、茅草、荆棘等,也有指茶。现在普遍认为“荼”字是“茶”字的前身,汉代开始借用“荼”字指茶,源于蜀地方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川春茶(中国西部图片库/赖欣宇)

成都,是古蜀文明的发祥地;汉朝时,是我国五大都会之一;唐朝时,经济实力在全国排名第二,超过当时首都长安;如今成都依旧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

如果站在成都的街角,会发现最醒目的是茶馆,而茶馆也成就了成都这座城市独特的气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成都文化公园里喝茶晒太阳(中国西部图片库/周裕君)

成都人喝茶早在唐代以前就已成风气,而中国其他省份则是在唐代以后才学着喝茶。相比于下雨、出太阳,可以贯穿成都人一年四季的话题只有喝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夜游锦江东门码头岸边的小茶馆(中国西部图片库/张翔升)

节假日喝茶聊天,晴天喝茶晒太阳,露营要喝茶,逛商场要喝茶……茶在成都人心中的地位好比陈醋之于山西、凉茶之于广州。滚烫的开水,冲进盖碗,激发出的阵阵茶香,是成都人心中永远的白月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宽窄巷子深处的茶馆(中国西部图片库/周裕君)

那些看起来寻常的小茶馆,都藏着经营者的智慧与用心,那些茶叶的香味、悠闲的时间,重新串联起那些老时光里的快乐回忆。

茶碗里的江湖

茶碗里的江湖

四川人爱“摆龙门阵”,在四川,茶馆除了休闲之外也是重要的社交场所。在旧社会,三教九流相聚在此,不同行业、各类社团在此了解行情、洽谈生意,于是茶馆就成为了一个小小的江湖。

川人喝茶决非传统意义上的解渴,泡茶馆只是川人日常的一种生活形态。川人在盖碗里捧揽乾坤之博大,品尝岁月之悠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东门市井街区生动再现老成都的市井生活场景(中国西部图片库/袁博)

一盏茶碗捧在手心,仿佛是端平了跌宕的命运;轻掀茶盖,拨动浮叶,听茶盖在碗壁上叩响,竟如庙堂上晨钟暮鼓般地令人心定神清;轻抿香茗入口,好似山间清泉滑过苔石一样润物无声;躺在竹躺椅上,又将原本艰辛忙碌的生活摆成了随遇而安的轻松姿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朴的门楼、热闹的茶馆(中国西部图片库/袁博)

成都双流区彭镇观音阁茶馆,每天凌晨4点多,老板李强就开始生火烧水,准备迎接风雨无阻的老哥们。老茶客中年纪最大的已经90多岁,在这儿喝了一辈子茶。老人们喝茶只需1元,价格多年不变。慕名而来“打卡”的游客喝茶则是10元,人们也觉得心甘情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彭镇老茶馆(中国西部图片库/吕仕友)

今天的成都,常住人口已突破2100万。城市飞速发展的同时,茶馆也继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锦江畔的望江楼下,浣花溪边的花丛间,文殊院的树荫里……2万多家茶馆与城市脉搏共振,融入城市肌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品川茶看川剧(中国西部图片库/罗国杨)

在过去100多年的时间里,这种精神已自然地融入城市的骨血。无论周遭环境如何紧张忙碌,只要走进茶馆,端起茶碗,便如同坐上了一叶无形的扁舟,茶香氤氲中,便能从容地看山河大地,听鸟鸣猿啼,安稳、笃定地前行。

图/中国西部图片库

编辑/肖蓉

二审/陈学军

审核/鲁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