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积极性,近年来,武平县人民法院通过设立“每周一案”专栏、村居法官普法专栏,用好案例“活教材”,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

聚焦“热点”

开展案例普法

“这个法条,我不太明白。”“新房还没住,到底要不要交物业费?”如今,无论是常规普法宣传还是村居法官下沉村镇,武平法院法官常常遇到群众问这样那样的问题。

将专业性强的法条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话语,把法律知识有效传播到乡镇各角落,武平法院进行了有益尝试。自2020年12月29日发布第一篇案例以来,武平法院“每周一案”专栏持续更新,截至目前已发布132篇由该院审理的经典案例。

为适应推行“一村(居)一法官”工作机制,2023年9月,武平法院适时作出调整,推出村居法官普法专栏,内容涉及婚姻家庭、物业、民间借贷等纠纷案例。

近年来,武平法院成立典型案例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送鲜活案例、漫画配图、精准法条、法官寄语,精挑细选呈现典型案例“普法大餐”,让群众“看”得明白、“吃”得通透。

扩大“声量”

案例变成教材

“今日法律知识点:隐瞒就业骗领失业保险金,可能触犯刑法。”4月12日,武平县梁野社区工作人员熟练地将专栏内容转发到官方微信公众号。不只是社区,该县13个乡镇微信公众号都适时转发武平法院“每周一案”专栏、村居法官普法专栏等内容,让法治声音传遍县内。

同时,武平法院选派48名法官(法官助理)分片挂钩指导全县17个乡镇和225个村(居),随他们一起进村居网格的便有这些典型案例“教材”。

为进一步发挥典型案例普法作用,去年12月,武平法院前往下坝乡举办第一场村居法官讲堂活动,耐心细致地解答村干部提出的法律问题。依托村居法官工作室,该院将典型案例制作成教材,线上线下齐发力,联合村居干部化解各类纠纷245件。

结合“类案”

巧解相邻纠纷

2023年,一起邻里纠纷引起武平法院法官的注意。

2017年至2019年间,村民钟某在其原有房屋旁建起一栋三层砖混结构房屋,紧挨邻居石某的房子。钟某房屋建成后,造成石某房子开裂变形、无法居住,双方遂发生纠纷。

该纠纷虽经当地村委会、司法所、镇政府多次组织调解,始终未能化解。2023年8月,石某向武平法院十方法庭提起诉讼。武平法院受理该案后,石某就房屋损失提出鉴定申请,法官先后多次组织双方调解,但均未成功。

案件审理过程中,承办法官发现辖区另一起相邻关系纠纷案件的鉴定损失结果仅6000元,但鉴定费高达6.2万元。两起案件争议均涉及因果关系及损失鉴定,对于鉴定费用、赔偿计算标准及法律适用系相对统一,故承办法官结合该案对照参考、分析利弊。经思考,石某终于同意自行拆除、重建受损房屋,多年来的邻里纠纷圆满化解。

深挖“小案件”示范效应,制作典型案例普法材料,武平法院通过“示范案例+类案调解”方式,向当事人分析调判利弊,既提高了调解效率,又节约了诉讼成本。

(本报记者 邱玉香 通讯员 兰妍 刘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