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为了解敌人下一步的动态和计划,中共党组织急需派遣情报员潜伏台湾,深入敌后,开展地下情报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1948年,一封来自台湾的邀请信,让即将从北平师范学院毕业的萧明华陷入了沉思。这是台湾大学国文系主任台静农先生亲笔书写的邀请信,信中满含期待地邀请她到台湾任教。

台静农,上世纪20年代鲁迅先生主持组织的新文学社团“未名社”的主要成员之一,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而广受赞誉。萧明华早在1943年就得到了台静农先生的悉心指导。

萧明华在1947年来到北平师范学院,并在朱芳春的介绍下从事党的地下工作。面对到台湾任教的邀请,她决定借此途径到台湾去开辟新的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与上级朱芳春商议后,朱芳春向上级党组织汇报请示,很快就获得了批准,并要求萧明华去台湾后力争尽快站住脚跟,密切保持联系,然后视情况发展再做进一步的部署。

1948年8月,萧明华给朱芳春写信,表示“两只脚已经稳稳地站在台湾了。”

不久,萧明华就收到了朱芳春的回信。朱芳春已更名“于非”,是北平师范学院教育系心理学教授。8月26日,于非赴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非和萧明华开办“实用心理学讲座”,以参加讲座的骨干学员为主,成立了“台湾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简称“台新盟”,很快就形成了较好的工作基础。

随着地下情报工作的日益繁重,于非与萧明华之间的交往也变得越发频繁。二人决定扮作夫妻,以便于非尽快获取合理合法的掩护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萧明华、于非开始领导“台新盟”,有意识地向国民党要害部门发展工作关系。

因于非、萧明华工作成绩突出,上级决定将“台新盟”改组为“台湾情报工作组”,由中央情报部领导。

从1949年12月至1950年1月,短短两个月,于非与萧明华领导的“台工组”连续六次报回了重要的军事情报。

02

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紧急飞往台北之际,下令追捕潜伏在台湾的中共情报人员。大批中共地下党员被捕。

然而,萧明华和于非却未能及时获取这一情况。1950年2月4日,正值萧明华三哥萧明柱的生日,萧明华邀请萧明柱一家前来家中庆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聊得正欢时,突然响起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开门后,国民党特务说要找于非教授。萧明华告诉他们于非不在家,这两个不速之客四处张望一阵就离开了。

两天后的夜里,国民党保安司令部的一群人闯入了她的宿舍,萧明华镇定地取下搭在竹竿上的旧旗袍,最后一次给于非发出了报警信号:“竹竿无物,危险勿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萧明华被捕后,残暴的军警对她施以电椅、老虎凳、捆绑吊打,但萧明华以惊人的毅力,扛住了酷刑,没有透露任何机密。

与此同时,1950年2月至3月间,“台工组”已经在国民党军事单位内部建立了情报关系。

一天夜晚,潜伏在国防部三厅的“内线”苏艺林,冒着巨大的风险,获取到一份极其重要的绝密材料——《台湾兵要地志图》。图中标记了台湾的地形、地貌、军事设施、港口、资源分布等关键信息,极具军事价值。

但是如何把关键的情报送回大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艺林主张让于非尽快启程,把情报安全送回大陆。几经辗转后,于非于1950年3月22日抵达上海。

肖岭梅

萧明华侄孙女

这个图很重要,当时已经在准备打海南岛和舟山了,所以就是很急迫。

03

于非回到大陆后,他将获得的一批重要的绝密军事情报亲手交给了党组织。

其中包含有《台湾兵要地志图》《海南岛防卫方案》和《舟山群岛防卫方案》等一批极为机密和重要的军事情报。

1950年4月初,正值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解放海南岛总攻势的前夕。萧明华搜集到的《海南岛防卫方案》及时送抵,为解放军的作战计划提供了关键信息。

5月1日,海南岛全境解放。

1950年11月8日,萧明华就义于马场町刑场,年仅28岁。

在敌人的枪口下,她没有退缩,没有屈服,而是选择了用生命捍卫自己的信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光流转,1982年,萧明华的三哥萧明柱搭乘飞机从台湾起飞,穿越海峡,平安地降落在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萧明柱带回了萧明华的遗骨,直到此刻,她的家人才知道萧明华原来是一位中共红色情报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静谧的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中,一块特殊的墓碑静静地伫立着。墓碑的背面,仅刻着“归来兮”三个字,那是她的革命战友于非对她的深情缅怀。“归来兮”,仿佛是她穿越时空的呼唤,更是她对故土的眷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援

军史专家

在她的一生中有两大特点,一个特点是无名,鱼翔浅底,丹心素裹,另一个特点就是英雄,于无声处听惊雷。

萧明华远离家乡,奔赴台湾,为解放事业而努力奋斗,于无声处战斗;她舍生取义,用鲜血映红黎明的天空,巾帼英雄,灵魂永存!

来源:CCTV国家记忆

编辑:孙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