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王彤旭)知名跨国药企GE医疗与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签署3.8亿元人民币投资合作意向书,罗氏制药宣布将加码在华投资,全面强化端到端的完整医药价值产业链;亚洲规模最大的苹果零售店“落户”上海;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宣布投资25亿欧元,进一步拓展位于合肥的生产及创新中心;宝马宣布计划对沈阳生产基地增加投资200亿元人民币,推动沈阳大东工厂大规模升级和技术创新……

今年以来,外资企业在华布局按下“快进键”,充分彰显对中国经济的信任与看好。与此同时,多地因地制宜出台务实举措,中国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持续增强。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2086家,同比增长20.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016.7亿元人民币,与2023年第四季度相比,环比增长41.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江苏省海安市积极推动外资企业高质量发展,打好“外贸、外资、外经”组合拳,在政策措施、营商环境等方面提供暖心到位的服务,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提振外商投资信心。图为位于海安高新区台商产业园的加百裕(南通)电子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正在赶制供应国内外市场的锂电池产品。(图片由CNSPHOTO提供)

多地政策加码引外资

2023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提出6方面24条政策措施,旨在更大力度、更加有效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

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进一步提出巩固外资在华发展信心,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深圳市进一步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实施办法》明确提出,支持全球知名制造业龙头企业将总部基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关键环节落地深圳,鼓励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在深圳设立研发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并鼓励外国投资者通过并购、跨境人民币出资、股权出资、分配利润再投资等方式在深圳市投资。

在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方面,深圳市拿出“真金白银”重奖外资企业和项目:加大制造业外资项目支持,对2023年至2027年间,年新增实际外资金额合计达5000万美元及以上的制造业企业予以奖励,单个企业年度最高奖励人民币5000万元,累计最高奖励人民币1.5亿元。

《重庆市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实施方案》日前发布,提出6个方面共24项、51条具体措施,包括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加强外商投资保护等。

河南省近日发布的《2024年河南省重点外资项目推进计划》明确提出,今年将集中推进64个重大标志性外资项目,总投资694.99亿元,计划完成年度投资221.98亿元。

“通过推出并抓好这些项目,既可以充分发挥大项目龙头示范作用,又能够通过大项目促进资源双向流动,达到‘抓大促小、以点带面’的效果,对于推进河南省制度型开放意义重大。”河南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

“各地因地制宜出台吸引外资措施是积极的信号。”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当前,我国的外商投资环境日益完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外资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通过营商环境的优化,各地将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来华投资。

“积极的吸引外资举措,也将为国内外企业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有助于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聘导师柏文喜对记者说。

外资在华项目接连落地

在政策利好的支持下,外资企业纷纷用“真金白银”为中国市场投下“信任票”。

今年2月19日,由福建省与沙特阿拉伯合作的中沙古雷乙烯项目主体工程在漳州全面动工。项目总投资约448亿元人民币,预计将于2026年建成。这是福建省迄今为止一次性投资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也是全国首个地方省属企业与世界领先石化巨擘直接合资合作的重大项目。

3月1日,跨国生物制药巨头阿斯利康与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正式签署投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阿斯利康将在无锡投资4.75亿美元新建小分子创新药物工厂,预计未来在国内上市的阿斯利康特定小分子药物将在无锡新工厂实现从制剂到包装的生产,并供应国内外市场。新工厂将加入阿斯利康全球生产供应基地,向国内外市场提供“中国造”的优质创新药品。

不仅如此,埃克森美孚在大亚湾石化区建设的惠州乙烯一期项目今年将追加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并进行装置调试试运行,准备年底开工投产;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宣布投资25亿欧元,进一步拓展位于合肥的生产及创新中心;宝马宣布计划对沈阳生产基地增加投资200亿元人民币,推动沈阳大东工厂大规模升级和技术创新……外资加码投资,充分彰显对中国经济的信任与看好。

调查显示,外资企业普遍对我国的营商环境表示满意。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贸促会对超600家外资企业进行营商环境调研。从总体来看,受访外资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的满意度评价较高,所有指标“满意”及以上评价占比均较去年第四季度有所提升。对“获取经营场所”“办理结业手续”“市场准入”等九项指标评价“满意”及以上的企业占比超九成。

增量举措将继续加码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加大吸引外资力度。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

为进一步扩大开放、吸引外资,中央和地方层面更多的新举措正在酝酿。

“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已启动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修订工作,全国目录的修订将继续以制造业作为鼓励外商投资的重点方向,同时促进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负责人华中在今年3月20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这样说。

“我们将在扩大准入、投资促进、强化服务、优化环境、对接国际高标准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增强企业获得感。我们还将会同各方落实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全面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朱冰表示,商务部将出台吸引外资的相关配套措施。

据悉,第十三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以下简称中部博览会)将于5月31日至6月2日在湖南长沙举办。中部博览会是中部地区吸引外资的重要平台,目前,特斯拉、博世、卓伯根集团等一批企业高层人员已报名参会,预计出席本届博览会的跨国公司全球副总裁级别以上企业近20家,中国区副总裁级别以上企业将突破50家。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5月1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商务部将与有关部门和地方一道,积极支持中部六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巩固外资外贸基本盘、完善内贸流通体系,加快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建设,支持中部地区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就进一步打造有利于外资发展的营商环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孝松建议,全方位深层次改善市场环境,加快营造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依法平等获取资源要素、公平公正参与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投资服务,便利国际商务人员往来,提升其在居住、交通、支付结算等方面的便利度;在保持外资规模的基础上,还要提高引资质量,优化外商投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