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上午,由中宣部主办的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人文湾区机遇湾区分论坛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分论坛以主题发言+对话交流的形式进行,集聚多位大咖嘉宾,畅谈湾区人文精神,为共建人文湾区、共享机遇湾区建言献策。

艺术家、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韩美林,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名誉所长田青,香港艺术学院前院长、香港中文大学客席副教授、《城市如何文化》作者茹国烈,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会长吴志良,台湾中华文化总会秘书长、台湾著名作家杨渡,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席霍启刚,星竞威武集团董事长兼CEO何猷君,华为云全球生态部总裁康宁作为主题发言嘉宾出席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美林发表主题演讲《用艺术赋能大湾区的发展》

艺术家韩美林在论坛上发表题为《用艺术赋能大湾区的发展》主题演讲。现将演讲内容发布于此,以飨读者。

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

 用艺术赋能大湾区的发展

  韩美林

我是搞艺术的,今天的发言也是从一个搞艺术的角度来讲的。89岁的韩美林,能参加这么"时髦"的一个论坛,不知道自己讲的会不会过时?咱们论坛的主题是"文化强国",不管讲的怎么样,我从艺术的角度讲讲我的观点,请大家多提意见。

21世纪,是人工智能时代、是感知智能革命的时代、是认知智能革命的时代。很多高科技已经覆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量子通信、大数据,这都是我们以前想不到的。对于我们文化人来说,其实也是一种挑战。我们文化如何应战?文化如何发展起来能和科技相提并论?我有我的看法:无论是科学还是文化如何发展,我们将来最大的问题,就是"生命"与"生存"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论坛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来探讨在科技进步的情况下,我们如何来文化强国?我们不仅要学习大湾区的经验,学习外国的经验,更是要注重向文化企业家、专家学习。这是个很好的交流的机会。

如果说逻辑思维是科学界的,那么文化则是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而文化的逻辑、思维和想象是不可取代的。我想,即使科学再进步,有些东西是人工智能取代不了的,比如我们的历史,比如我们的绘画,比如我们的审美。当然还有我们的艺术创作,因为艺术创作有很多手法,就很难被取代。我们的历史如果是凭借机器人芯片记录传授的话,局限性太大了。真理、真实的东西,机器人是讲不出来的。八十多年前,我们英雄们的故事,机器人是讲不出来,只有身边的警卫员才能说出来。人工智能再发展,也不能说明什么是意识,什么是物质和暗物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的艺术,机器人是做不到的。比如同样是五公分的长度,不一样的画法就会产生视觉上不一样的长度,这就是艺术错觉。在戏剧上也是这样的,大家知道梅兰芳,他的脸有些大,化妆贴两鬓片子的时候就往前贴,看上去就是漂亮秀气的女孩。艺术创作是不讲法的,无法之法才是艺术的大法,每个人有自己的法。艺术强调个性,强调独立性,强调民族性,这个世界要是没有印度、没有非洲、没有希腊和罗马,没有中国,这个世界就没有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太极,是我们古老传统的图案,中间这条线,你说这到底是黑色的线,还是白色的线?在我看来,这又是白的线,又是黑的线,但是科学家就不一定这么认为,在他们看来,这中间还有一个无穷的灰度。这个无穷的灰度,一般人根本就不知道,艺术家当作相对的规律处理。远就是近、近就是远,长就是短、短就是长,这是独特的、替代不了的艺术形式。

我们讲文化强国,我们的文化是有空间的。咱们再讲点内行专业的事,我们在规划文化产业、设计文化产品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文化的特殊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还有我们艺术家具有的各自不同风格的艺术创作。假若大家都是一样特点的话,生活就没有趣了。一些旋律,生活的细节,还有思维,都是替代不了的。比如两个人谈恋爱,男生的大手暖烘烘的,冬天谈恋爱的时候就应该搂着人家,女孩子把小手放在你的兜里,和你一起取暖,这是作家描写的"温暖"场景,这样细腻的感情、细腻的思维,人工智能是做不到的。

大湾区有非常多的艺术家,曾经的"岭南画派"绝对在艺术上是站得住脚的。怎样利用我们自己的传统来走向现代呢?这又是我们另外一个课题。

我的《天书》的出版,其中就要感谢《金文编》的容庚老师,他也是广东人。容庚老师瘦瘦的,拄着拐杖,他看到我写的天书,就鼓励我写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书是什么?是不认识,不知道读音,不知道出处的古文字,对画家来说,这都是形象。我们也不管它怎么讲,五十多年来,我搜集了这些古文字,把它们记录下来,并进行了艺术的再创作,让它走向现代。出乎我的意料,启功老师、李学勤老师、欧阳中石老师,冯其庸老师、黄苗子老师等都鼓励我写下去,再不写就没有人写了。我每年都下去的"艺术大篷车" ,碰到了好多好多古文字,山上的、瓦片上的、石头上的记号和符号,对艺术家、尤其是画家创作来说,是非常有启发的,这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的,我们祖宗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书展出的时候,我们的舞蹈家看完都舞蹈起来,我们音乐家为此做了交响乐,在国家大剧院演奏了。我韩美林是个书呆子,不懂什么商业交流,没想到是,在国际上也有很多品牌来找我。中国香港的周大福,法国的莱利水晶,劳力士手表……还有奥迪汽车、泡泡玛特,日本的积木熊,阿迪达斯。为什么找我合作呢?朋友们,是因为中华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文化应该有自信,同时我们也应该有自尊。人家做米老鼠、奥特曼,我们为什么没有这类IP呢?我们不能自卑,我们要有民族文化的自尊心和自豪心。

在大湾区,潘鹤老师在深圳做了《拓荒牛》,30年前我受深圳的邀请,创作了城市雕塑《盖世金牛》,都是表达深圳的起点就是发扬牛的精神。我认为,牛不能只低头拉车,还需要抬头看看这个世界,要跟上这个世界。数学从三、二、一到零 ,接下来是负一,又是无极数。艺术也是无限的,就像粒子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东西取之不尽,所以我们的文化要有这个自信。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