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甬凉东西部协作又添一标志性成果,位于四川凉山州越西县水韵花红景区的山海情·越西非遗体验馆开门迎客。据了解,该非遗体验馆占地1500余平方米,场馆内设置了彝绣、彝族服饰、彝族漆器、彝族银饰、彝文书法等多个展区,从策展、文创、旅拍、茶咖、轻食等多个维度推动非遗产业的集聚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凉山州越西县的山海情·越西非遗体验馆。江北区委宣传部供图

再过不久,这个“内外兼修”的非遗馆还将把骨木镶嵌、越窑青瓷等宁波的非遗文化送去彝乡,增进彝乡同胞对宁波的了解和认可。届时,这里也将迎来更多企业家、创业团队和大学生群体,他们将用新的思维、新的营销方式,推动“非遗”二字从文化走向产业。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宁波江北慈城,它的“姐妹馆”——山海情对口协作非遗馆正和它遥相呼应。每当周末或节假日,慈城民权路上的这个网红“打卡点”就吸引了一大波非遗爱好者,成了研学基地和来自大凉山彝族手工艺人展示精湛技艺的大舞台,将彝族风情遇上千年古县城后擦出的火花展现地淋漓尽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宁波江北的山海情对口协作非遗馆。江北区委宣传部供图

“我们以江北和越西两地传统文化为轴线,用彝族的服饰、漆器、银饰和文字四大版块,带大家领略大凉山的神秘风情。”越西非遗体验馆馆长陈蕾表示,两个非遗馆虽然远隔千里,内外装饰、陈列布展也有所不同,但它们都肩负着同一个使命:将甬凉两地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转化为创意产业的文化优势,通过创意升级把文化观念、民族情感和审美品位予以凝结,提升非遗文化附加值,从而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据了解,对口协作地区互设非遗馆,以推动文化交流传承,这在浙江省范围内尚属首次,放眼全国也并不多见。“甬凉共建非遗馆,就是希望能为‘山的匠人’开阔‘海的眼界’,为‘山的手艺’镀上‘海的智造’,让非遗传承人化身致富带头人,引导更多越西同胞拥抱新观念,逐梦新生活。”江北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该局充分利用好非遗馆平台,多样化展示四川凉山州、新疆库车市等对口地区非遗文化,常态化举办非遗活动,吸引本地群众入馆超30万人次,销售文创产品50万余元。

据悉,目前非遗馆和中国美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开展的合作正不断深化,依托宁波(前洋)直播中心开展的文创产品推广方案也已提上日程。(陈冰曲、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