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5月23日电(李前勇韦立立)孟夏时节,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各地水稻移栽工作全面展开。22日,在该县旺草镇的水稻种植基地,农机手们正娴熟地把一盘盘绿油油的秧苗有序地摆放在插秧机上,不一会,一块块水田就换上了绿色的新装。通过机械化插秧,既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又大幅提高了效率和质量。

贵州一农业科技公司旺草粮油示范基地负责人刘晓三这几天一大早就会来到基地里,忙着指挥工人们搬运水稻苗。水稻移栽工作一开始,他就做了一个机械插秧和人工插秧的对比实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晓三说,“使用机械插秧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目前我负责的400亩水稻种植基地里有3台插秧机同时在作业,每天可以完成50亩地的插秧工作,整个水稻移栽预计将在一周左右完成。”

同一时间,在距离旺草镇水稻基地20余公里的枧坝镇黄鱼坝区也全面开启了水稻移栽工作,插秧机在此工作中唱主角。

作为产粮大县,近年来,绥阳逐年提升辖区粮食生产面积,在坝区广泛推广机械化育秧、机械化插秧、无人机“一喷三防”、机械化收割等,持续加快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截至目前,该县农业机械化率达70.35%,其中,水稻种植机械化率达56.4%。

绥阳县农业农村局农机工作股股长汪德伟介绍,绥阳县15个乡镇都成立了农机合作联社,搭建了农机普及的框架,以此来不断的提升农机的使用率。同时,农业部门还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支持,比如购机补贴政策等,这也促使农机普及率进一步的提高。目前,全县约有2万多台农机在15个乡镇进行作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为保障今年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该县还组织了150余名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各水稻种植示范点,大力开展各类技术培训,手把手指导农户科学种植水稻,为农户详细讲解深浅度、行距、株距等注意事项。

绥阳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股研究员钟华义说,“我们会同各镇乡农技人员共同组成了技术服务队,从苗床制作、拌种、育苗等进行全面指导。在后续田间管理中,农技人员还将进一步开展病虫害防治和水肥田间管理工作的督导指导,确保单产提升和农民增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