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紫云自治县通过实施“致富地标”工程,不断壮大蓝莓产业,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科学谋划 集群发展

又到蓝莓成熟季,紫云自治县板当镇硐口村百灵生态蓝莓园里,一串串、一颗颗饱满的蓝莓挂满枝头,数十名村民穿梭园内娴熟地采摘着蓝莓,一派繁忙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下,不仅板当镇硐口村百灵生态蓝莓园的蓝莓成熟了,该县猫营镇黄鹤营村、牛场坡村和紫云国有浪风关林场等地的蓝莓也都陆续成熟了。

近年来,紫云自治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把板当镇、猫营镇作为紫云蓝莓的核心种植区域,辐射带动周边乡镇(街道)规模化种植,从线上线下拓展蓝莓鲜果销售市场,新建蓝莓深加工厂,形成以精品核心区为示范、园区化模式管理、集群发展的蓝莓产业链,助推紫云蓝莓产业做大做强。

“蓝莓产业是紫云上报国家农业农村部‘一主两辅主导产业’中的主导产业,现在我们种植的蓝莓有莱格西、奥尼尔、莱宝、灿烂等10余个品种,在销售方面,蓝莓鲜果销售占70%,深加工占30%。”该县农业农村局农业现代化专班负责人冯祖伦说,“紫云蓝莓”已获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获得有机产品认证1个、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3家,注册有百灵鸟、天赐蓝、蓝色莓力、云上紫云4个商标。

据介绍,该县提出“北种南养”的产业布局,以“三种三养”为主抓手,推动蓝莓产业提质扩面,截至目前,全县蓝莓种植面积1.6万亩,可采摘面积0.8万亩,预计今年产量4300吨,产值2.4亿元。

加工延链 提质增效

延长产业链,促进蓝莓产业提质增效。2019年,贵州百灵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贵州宜博经贸有限责任公司,选址紫云产业园区猫营工业园,投入1.48亿元,建成可年处理3000吨的蓝莓深加工及白酒生产厂。

据了解,该工厂在国家、省、市科技特派团的技术指导下,在高海拔低纬度地区探索出一套水果稳定发酵技术,提高了果酒品质,有效化解了鲜果销售压力,为全县蓝莓产业发展提供了精深加工技术基础。目前,该工厂建有冻干粉、蓝莓汁、蓝莓酒、蓝莓干红、蓝莓干、蓝莓果冻6条加工生产线。

5月20日,记者走进该工厂蓝莓分拣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在分拣从百灵生态蓝莓园采摘来的新鲜蓝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颗、品种好的蓝莓分拣出来,通过精包装后作为鲜果从线上线下销售到全国各地,次品蓝莓分拣出来装框存放冻库,待达到一定数量后开机加工生产蓝莓系列产品。”该工厂工作人员岑灿说,鲜果主要销往广州、上海、深圳等东南沿海市场,销售价格60元1斤至80元1斤不等。

在位于猫营镇黄鹤营村的紫云天赐农林发展有限公司蓝莓分拣车间,记者看到村民正将刚采摘回来的蓝莓进行分拣包装。

该公司负责人吴瑜告诉记者,品质好的蓝莓分拣出来作为鲜果销售,个头小一点的蓝莓鲜果会存放到冷库,加工成蓝莓果冻销售,蓝莓产业链的延长,促进了公司提质增效。

带动就业 助民增收

“挂在树上的蓝莓要采摘下来才能换成钱,成熟的蓝莓不及时采摘,就会掉地上烂掉。”百灵生态蓝莓园管理员彭赓说,眼下正是蓝莓成熟季,为把成熟的蓝莓采摘回来,蓝莓园会聘用附近村民采摘蓝莓,务工费100元每天;待下个月,蓝莓大量成熟时,将按采摘的斤两来计酬,村民采摘越多务工费就越高。

正在百灵生态蓝莓园采摘蓝莓的硐口村村民陈和琴告诉记者,自2015年百灵生态蓝莓园建成以来,她就常年在这里务工了,夏秋采摘蓝莓、冬季除草修枝、春季施肥管护,蓝莓园里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她每年的务工收入近2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常年在百灵生态蓝莓园务工的工人近100人,蓝莓采摘季多的时候每天300人。这些工人大多来自板当镇硐口村、大地村、翠河村和猫营镇狗场村、龙场村,该蓝莓园每年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总额达400万元。

在猫营镇黄鹤营村的天赐蓝莓园内,正在采摘蓝莓的黄鹤营村村民刘琼告诉记者,本月初以来,她几乎每天都来采摘蓝莓,一天能挣100元,这个月挣了1800元了。

“去年,我们支付工人的工资总额是120万元,今年蓝莓开始采摘以来,20多天就支付了15万元的人工工资。”紫云天赐农林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吴瑜如是说。

“发展蓝莓产业的目的,是带动群众在种植基地务工、深加工车间就业增收,实现做强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百姓,助力乡村振兴。”冯祖伦说,接下来,紫云将持续扩大蓝莓种植面积,继续延长产业链,加工研发更多蓝莓系列产品,助推蓝莓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声明

以上信息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记者@姚福进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