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者按:

✨在图书出版工作中,一部分人要发现一个作者,发现一本书,做出一本书;还有一部分人要让一本好书被更多人看到。

✊我们也时常在想,我们想讲给大家听的“故事”有没有被大家看到?我们的书究竟有没有打动大家?这些问题的答案无从得知,但我们非常想跟读者有着高频率的交流,能让我们和每本书的出现具有更多的意义。

前些日子,我们推出了 <读者来信> 特别栏目,今天 <读者来信> 栏目的第三期内容新鲜出炉!

乐府,一场前世的遗风

伊兮

结识“乐府”,或许源于书页饰彩的“心里满了,就从口中溢出”的片语只言,又或许是源于旧事尘埃的“乐府情怀”,总之一见倾心,相见恨晚。毕竟总要有一本书或是一个群体,手舞足蹈地展露那些悠悠风貌,而我有幸瞥见那些耄耋记忆的青春模样,十分幸运,十分感动。

先谈谈初遇“乐府”时的小小契机吧,那次忽地,于《斯文江南》见黄晓丹女士,谈吐气度有七八分极似嘉莹先生。叶嘉莹,诗词的女儿,她的魂魄似乎浸染了文化精血,我早有倾慕。况且本身对古文化书籍多有偏爱,从未将就自己的眼与心,所以书架摆放的一众书品都是费了琢磨心思“请”回家陈列的。这次不例外,为了这一脉的追寻,我再次“聘请”了她的《诗人十四个》《陶渊明也烦恼》,犹如双子双喜,惊鸿宛宛。

首先聊聊《诗人十四个》,黄晓丹女士将十四位名家以对比的对称结构合二为一排列次序,两两对仗,似有不同,但共性极大。例如,陈子昂与张九龄的组合模式鲜少见矣,一个破琴慨然、孤绝寂寥,一个位极人臣、清淡文雅。但二人皆与“名”纠缠厮磨,一个要出名趁早,一个要埋名抽身,平生都在盼“感遇”,可终只是“草木本心”。恰同判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只有极致敏锐洞察力,才能将二者对举,曹雪芹打破了人性思考的厚障壁,黄女士也在紧随其后。一本好书,值得品茗,正如书名本意,去春游吧,天雨流芳!

再浅谈一下《陶渊明也烦恼》,我当时看到书名就已经极大的兴趣了,翻开一看,果真不负。教育这件事情不仅搁置于当代教育者身上来看是个极大的要务,遥望风流俊雅的晋代,也是如此,教娃,教好娃,难难难!五柳先生教五子也遇上了同样的教育现状,作诗云:“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多少老父亲的辛酸泪啊,尽于《责子》诗文中。即使洒脱如他,可尽酒物,也只是消弭一刻,酒醒之后,依旧苦恼喟叹“如你竟然不成才,休矣休矣我心枉。”登时共鸣,聊以宽遣。另外,黄晓丹女士也在书中以今寻古,例如童年噩梦之表演节目给家长过目,没想到时代流转,“风俗”雷同。总之,风一吹书页,所见之处,轶事妙语纷呈。须得再提一诗文,当时给了我极大的感动。在篇章第十处,黄晓丹女士引一《停云》佐证陶渊明的诗歌地位。我始读头两句“霭霭停云,濛濛时雨。”一种来自江南人的湿润自然淌出来了,可巧那天,我正乘车归家,路上见云见雨,真实如此,更有体贴。遂即作小文展于朋友圈中,不仅以陶诗写景,亦在抒情:“停云,思亲友也”。翻阅书籍可喜之处,便是这样,在往日遗迹中恰有合拍的节奏,会心一觉,岁月悠长。

琢磨文字,是我闲暇时度的癖好。我大抵讲究两个字的法则,一要“境”,二要“浸”。要进入悠哉的境界,要进入游哉的浸润。所以一本好书,至关重要,可以让读者看到作者的巧思也睹见文化的遗存。我看乐府书大多都有此类感念,书页是文化的载体,不仅载着满面的汉字,更可触摸原始内容的体感。有些事情不是我们遗忘了,只是忘了回忆。而乐府系列如同长明灯,就算未破封捧读,瞥见书脊的“乐府”二字,也或多或少会唤起小憩的神经,于是精神通明。中国文化绵延不绝,多半也是因此种疗效,治愈每个深夜黄灯下的灵魂。而它似掀开一角,等风来,将先人话音吹向耳畔,心口共振……

除却读书人的身份,我也是位教书人。教学相长不仅是教育圭臬,也是个人初心。在一汪最纯澈厚重的活水中汲取半分鲜活,再疏导条达引向四方学子,我是喜闻乐见的。若昨晚看见书籍中扣人心弦的话语,我也将摇身一变成千年前田埂上的采诗官,择妙语,存心间,再宣之于口,念与诸生。我喜欢亚瑟·查尔斯·克拉墓碑上的这句话,“我一直在成长,但我从未长大。”虽早已成年,但我认为自己也并非成人,一是外貌形体,二是思想文化。每页益书中都有未知,穷尽已知,也难解析。故我认为书的确能伟大人的思想,却也能自省自身的匮乏。或许,打开乐府书籍就是在残缺中圆满,在成长中长大的过程。希望往后某一个时间节点回首,无萧瑟,有晴雨。

绵绵说了这些言语,对乐府,对一众好书,再稍作回扣吧!

古人常说,今人常念,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本好书经受的了千锤万练,越琢磨越有余味。我希望云云人生都能有某部书温润、氤氲,毕竟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读者来信> 专栏投稿邮箱:

yuefuwenhua@126.com

(备注【读者来信】)

邮件包含:文章内容(最好为word文档)

并附上电话和微信联系方式+收件地址

具体投稿内容详见

(点击文字即可跳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诗人十四个》《陶渊明也烦恼》

作者:黄晓丹

《诗人十四个》围绕“春天”意象与“青春”经验,用古诗词阐释友情、孤独、情欲、死亡、别离五种生命事件,渴求与接纳两种生命态度。全书根据这些主题分为七章,每章选择两个诗人,讲解其在这一主题下的文学样貌与诗人个人气质,并在两个诗人的对比中,呈现诗歌的不同解读,展现生命的矛盾性和可能性。

《陶渊明也烦恼:给家长的传统文化启蒙课》是古代文学博士、中文系硕士生导师黄晓丹副教授专门写给有志于令孩子得到真正的传统文化熏陶的家长们的传统文化教育基础课,希望能帮助家长化解教育焦虑,引导孩子成为一个终生学习者。本书也同样适用于对传统文化感兴趣,但苦于不知如何进入、选材和赏析的成年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