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上午,恩宁路上的粤剧艺术博物馆里乐声悠扬,一场广东音乐分享会:“韵律中的岭南情怀——何克宁广东音乐大师课”在此举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分享会邀请了广东音乐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何克宁老师开设大师课,以广东音乐曲艺团“得闲饮茶”新剧场为场景,结合广东音乐演奏和非遗体验,作沉浸式演出。

“以前家里面‘五音不全’,就是有一次在茶居(楼)偶然听到一段广东音乐,缘分由偶然的经历说起,小时候我住解放路,那一带很多茶居,父亲带我去听曲……”1964年到2024年,入行60年的何克宁在其14岁时投考广东音乐曲艺团,师从苏文炳、朱海、黄少敬等前辈大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年演奏者在演奏广东音乐时也要学会灵活变通,要对乐曲有自己的理解,唔好(不要)做乐谱的‘复印机’哦!”何大师现场分享妙语连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现场,现场演奏环节无疑是整个分享会的亮点。何克宁大师提着高胡在现场观众掌声中坐到舞台中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克宁与广东音乐曲艺团的杰出艺术家们共同演绎了《赛龙夺锦》、《娱乐升平》、《饿马摇铃》、《柳浪闻莺》、《雨打芭蕉》和《孔雀开屏》等经典广东音乐曲目。这些曲目不仅在旋律上各具特色,更在情感表达上各显千秋。

正值端午节前的龙舟季,广东各地龙舟活动频繁上演,《赛龙夺锦》一曲把时节氛围感拉满;《柳浪闻莺》以其轻快悠扬的旋律,将观众带入了一幅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岭南画卷;而《娱乐升平》的欢快节奏,则如同一股清泉,在观众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东音乐

硬弓、软弓、五架头

广东音乐的独特魅力,源自其独有的乐器和精湛的演奏技艺。高胡的悠扬、笛子的清脆、扬琴的叮咚、秦琴的细腻、横箫的深远,每一种乐器都诉说着岭南的故事,滑音与颤音的巧妙运用,更是将音乐的情感表达推向了极致。

明清时代起,广东音乐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历史演变,每个阶段都凝聚着时代的精神与音乐家们的创新智慧。十九世纪初期,广东音乐以“硬弓五架头”为特色,包括二弦、提琴(形似板胡但体积较大)、三弦、月琴、横箫等乐器,以其音色激烈、音量宏大著称。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审美趋向渐趋柔和与细腻,传统的硬弓组合逐步让位于“软弓五架头”,即高胡、椰胡、扬琴、秦琴、横箫或洞箫的组合,为广东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情感表达。

广东音乐的发展历程,是一条从粤剧过场音乐到独立器乐曲的升华之路。20世纪20至30年代,广东音乐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不仅在地方上广受欢迎,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着全国乃至海外。到了40年代之后,广东音乐中的多首名曲被选为国宴及迎宾音乐,荣获“国乐”的美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摄影/视频报道:南都、N视频记者 黎湛均 伊凯文 通讯员 荔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