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线城市又开抢了,这次轮到了特大城市。

租房可以直接落户,就读大学生可以直接落户,有用工协议的也可以直接落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沈阳前几天发的落户新政部分细则内容,从内容看,现在落户沈阳基本没什么门槛。沈阳这一轮的操作会不会给它带来计划中的增量人口不知道,但早点放开,早点抢人就是沈阳现在的态度。

不仅沈阳,租房就可以落户的特大城市还有佛山和青岛,佛山是这两天发的政策,青岛去年年底就出政策了。

早在5年前,上面就表态说要放开一般城市落户限制,三四线城市、弱二线城市,集体奔向“零门槛落户”时代。

所以前几年像石家庄、吉林都开始裸奔了。

石家庄是2019年发的政策,说是可以零门槛落户,零门槛落户就是无论买不买房,无论是否有高学历,哪怕是租房你都可以落户。

吉林是2020年放开的落户,租房即可落户。

现在你可以理解为三四线城市、弱二线城市之后,终于轮到特大城市“落户门槛”裸奔了。

特大城市是指城区人口超千万的城市,截至2023年,中国的特大城市分别是东莞、西安、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苏州13座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除了上面几个城市,还有郑州、宁波可以零门槛落户,南京、杭州、武汉这些地方最近也都调整了落户政策,但是也还需要买房才能落户。

恰有一种多年前“买房即落户”抢人大战的热闹场景。

但租房落户和买房落户还不一样,以沈阳来说,租房落户,“来了就是沈阳人”,买房落户,“买了才是沈阳人”。

可能有人会问,这样的户籍制度有吸引力吗?

现阶段来说,还是有的,但是之后有没有,那还真不一定。

户口的作用一般是两个,方便孩子上学、关联买房资格,后面的一条基本废掉了,因为大部分城市已经不限购了,所以就只剩绑定教育资源这一点了,也就是还有那么点吸引力。

但是很快,我国90%以上的城市落户门槛都会裸奔,城市户口唾手可得,吸引力自然也就不如以往。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出手,这些地方零门槛落户也不是不可能。因为抢人大战一触即发,形势所迫,不能不动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形势呢?一是经济形势,二是楼市形势。

先看楼市层面的,简单举下新房成交的例子,CRIC数据,前4个月,武汉、南京和合肥新房累计成交降幅都在六成以上。

这些还是基本面比较不错的城市,更多的城市那肯定就更惨了,不过数据和城市我就不再列了。

经济形势,大的基调就是扩内需,拉消费,分派到各地方也是一样的,所以现在各地方的任务就是找增量。

增量是什么?就是人,不管是从消费上来说,还是从楼市上来说。

这也是这一次抢人变化所在,2017年前后的时候我们也经历过一次抢人大战,不过当时主要是抢大学生,抢人才,现在是都抢,除了人才,也抢普通劳动者、抢消费力。

因为人口总量已经见顶,这两年我国的人口也已经出现了连续性的负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人口逐渐负增长的现在,人口就是红利,各城市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也就是人才的竞争,人口的竞争。

这对于很多城市来说,是很紧迫的。

诸葛找房之前统计过数据,2023年重点100城中,有65城人口净流入,有35城人口净流出。 按人口流入型城市来说,这些人口一是向东南沿海一带聚集,二是向区域的中心城市聚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列这个数据的意思是,现在人口依然在向超大特大城市圈及中心城市聚集,包括去年北上广深常住人口再次集体正增长也说明了这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很多非中心的城市,包括一些没那么强的中心城市其实压力还是很大的,因为人就那么多,有城市人口增长,必然有城市人口减少。

当然也不是说中心城市不用下功夫抢人,比如杭州,2023年杭州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有39.7万人,但是2023年杭州的常住人口却只增加了14.6万人。

也就是说不算上自然出生的人口,有25万人选择离开了杭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杭州的吸引力可以算得上二线城市里面最好的一个,不管是城市面貌,还是经济实力,但人口竞争面前,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失去25万人就相当于失去了25万的楼市潜在购买力和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这笔经济账算起来,不得了。

就楼市而言,之前@丁祖昱评楼市做过这样一个测算,2023年20城新增200万人,按照人均30㎡计算刚需住房规模,将新增约6000万平的住房需求。

当然这是非常理想化的状态,退一万步讲,这些人就算一套房不买,也要吃喝吧,也会有消费贡献。

这些账我只是简单算一算,各城市应该比我算的更清楚,所以抓紧抢人是必然的,有人的城市就有活力,就能推动经济发展。

高学历、高技术的人才固然重要,但能消费、愿意消费的人也不能丢,所以长期来看,“落户门槛”一定会慢慢裸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