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房地产泡沫本来是为了通过降低房价,减少家庭在买房上面的支出,进而提高其他领域的消费,但结果却没有那么理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土地出让金收入为5.8万亿元,对比2021年的8.7万亿元,已经腰斩。

房地产下行导致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锐减,许多地方停运公交、停止基建项目、降低公务员薪水,不外乎都是为了减少支出。

为什么房价下跌两年多以后,消费依旧没有多大的起色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单举个例子,你原来的房子值200万,现在缩水到150万,哪怕这是纸面资产的降低,但这依旧会影响你的心情。

反之亦然,你的房子从200万涨到250万,哪怕你没有变现,但依旧会愿意花费更多金钱消费,因为你手里的房子将成为消费的底气。

实际情况会更复杂一些,因为房地产及相关产业在最高的时候能占据GDP近2成,房地产繁荣的时候,上下游的建材、钢铁、装修、家电等上下数十个行业同样非常吃香,而现在房地产连续低迷2年多的时间,这些相关行业的日子也是一落千丈。

财政收入锐减同样已经引起了国际的高度重视,不久前财政部负责人在面对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这是中央的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应该带头落实。

当然,省钱并不是一刀切不花钱了,而是政府机关少花钱,在民生、大事上依旧要多花钱,在大钱上要大方,小钱上要小气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省钱方面,今年叫停多个高负债省份的基建项目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措施,既然这些项目无法赚钱,那么该砍就得砍。

花钱这一块也是值得注意的,今年以来国家加大了重点政策的投入,包括万亿规模的超长期国债就是很好的证明,因为这些项目能带来经济效益,也能改善居民的生活,所以自然要加大投入。

也因此,在结合国家给出的政策,2024年开始,持有以下3样东西或不慌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现金

现金自然不必多说,面对未来不确定的失业、疾病等风险,现金将成为你最大的底气。

普通人应该节省不必要的支出,每个月将一部分人收入攒下来作为风险准备金,以防备未来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孩子

所谓持有孩子,就是让大家响应国家号召,多生孩子。

2023年出生人口只有902万人,对比16年差不多少了一半,出生人口锐减将对于社会的各方面都产生深远影响,对此国家正在考虑在教育、住房、医疗和养老等多方面加大倾斜投入,预计未来年轻家庭的生育难度会降低很多。

更重要的一点是,当出生人口减少了以后,孩子未来的教育难度、压力都会缓解。

举个例子,2024年的应届生数量超过了1100万人,而最近两年的出生人口都少于1000万人,这意味着未来孩子上大学再也不是万人过独木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房子

关于楼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政策支持的力度,近期值得重点注意的政策有两个,其一是让银行给房企注资,其二是进一步放开限购政策。

目前许多大城市的楼市已经开始回暖,库存正在逐渐减少,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房子可以随便买,我建议近期有购房需求的尽量考虑大面积的改善房。

主要原因有是随着居民收入逐渐提高,过去面积小于90平米的刚需房将不再能满足他们的住房需求。

此外,2024年新开工的住房项目大多数都是低容积率的改善房,加上后续国家会加大保障房的投入,考虑到保值需求,那么改善房肯定会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