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文会友,博览天下。5月23日,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一场荟萃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文化精华,汇集世界顶流文化企业的文化交融盛会在这里拉开了序幕。媒体报道,本届文博会展览规模、展商数量和海外参展商、采购商数量均创历届之最。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展示与交易。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而文化贸易则兼具政治、经济和文化价值,是世界各国传播文化和价值观、促进文明互鉴的重要途径。

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博会现已成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和引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和扩大文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历届文博会上,各行业、各省份展团纷纷拿出“看家宝贝”,让中国非遗产品“走”出国门,中国卡通形象“跳”向全球,海外观众通过文博会认识了立体丰富的文化中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相比往年,本届文博会有一个突出现象,那就是“新质生产力”成为了新热点。光峰科技、丝路视觉、科大讯飞、雷曼光电、来画科技等一大批国内前沿文化科技、文化装备制造、人工智能企业参展,华为、盘古等行业领军企业也携重磅产品亮相,AI大模型将集中发布推广,全面展现中国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广阔发展前景。

这一现象其实在意料之中。正是因为依托科技赋能,不断聚焦新型文化业态培育,当下我国文化产品的竞争力日益强劲,文化出海也呈现出越来越强劲的势头。

近年来,各种各样的中国文化产品承载着东方神韵,在全球刮起了“中国风”,同时也在海外赢得了声誉与市场。网文、网剧、网游,更被誉为文化出海“新三样”。其中,有来自广东的游戏公司2019年至2023年的海外营业收入,从10.49亿元增长到了58.07亿元,近期,万众期待的《庆余年第二季》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腾讯视频和Disney+平台上线,实现海内外同步开播,五年后再掀现象级的全球“庆余年热”……

本届文博会盛大举办,点燃了不少文化企业的更高期待。5月23日,第二十届文博会举行“文化赋能 品牌出海”跨境电商沙龙,不少企业就表达了这种期望,同时,参会人士也谈到了文化出海中遇到的挑战。

要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欣然接纳另一个国家的文化产品,挑战或许很难避免,但从国际文化交流、贸易的经验和我国文化出海的成功案例来看,挑战并非不可克服,不同文化相互欣赏也完全可以成为佳话。应对挑战,合规是第一位的。正如专家所建言,当务之急是建立产业版权注册中心,为当代主流艺术品出海保驾护航。另外,企业还可能会因对当地法律认知不足而“踩坑”,因此企业在出海进程中需要透彻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可能产生的隐性成本。

产品质量与创新水平如何,决定了任何产品的竞争力,文化出海产品也不例外。近年来,文化出海比较成功的企业都是因为加大研发力度,推出了性能佳、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新产品。但文化出海,也要注意消费场景与国内的差异,要善于讲中国故事,也要让文化产品贴近国际标准和消费者需求。

文化如水,浸润无声。创造更多优秀文化产品,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还有很多工作要做。